展览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2日 - 2021年11月1日
本次参展作品中使用的天然染料和染色工艺来源于民间调研、古代文献、科学分析等,以期在历史、艺术和科学的层面打造高品质的专题展览。在重现往昔色彩的同时,也使天然染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和精妙。
展览仍然视天然染料为当代艺术的重要主题,并且继续致力于展现天然染料言之不尽的美。不过,与首届天然染料双年展有所不同,这次强调了参展艺术家的天然染料及染色工艺,须有民间的来源和古代文献的出处,以期有助于我们在历史、艺术和科学的层面打造专业程度更高的天然染料展览,重现往昔的色彩,同时也使天然染料的应用,达到某种更加精湛的程度。
展览亮点:
1.展品染料的创新
参展作品的染料有结合生物基色素技术的,来自原生态的植物及其废弃物,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原材料可再生重复利用,是一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天然环保色素。
2.表现手法上的创新
突破传统丝绸棉麻材质的染色,此次参展作品在木质、纸质、皮革等材质上也进行了天染的创新。
3.艺术风格的创新
此次展览在艺术语言上也有创新,有采用剪纸的形式,薯莨染色也突破服装的单一载体,也运用到当代艺术作品中。
4.研究手法上的创新
作品带有研究性质,结合文献资料、古代传统工艺等,将其结合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同时不断创新。
5.现场也会邀请6位作者亲自讲解自己的艺术作品。
杜靓《五色轮回》
作品尺寸:72×72cm
材质:棉、麻、丝棉、植物蓝靛、苏木、栀子
作品简介:
《五色轮回》灵感源自中国传统五色,中国传统五色涵盖了华夏文化的丰富内核,其象征意义影响至今。“五色”代表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寓意,其色彩的交替变化仿佛是生命的轮回,这正是本作品试图表达的。
《五色轮回》采用了棉、麻、丝棉等多种材质进行了手工印染,包括植物蓝靛、苏木、栀子,染成红、黄、蓝三个不同色相,并在这三个色相中进行不同明度、不同纯度及色相的变化,最终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
周洁尘《无题1001、1002、1003、1004》
作品尺寸:1001:75×105 ,1002:80×110 1003:40×110×2 ,1004:45×45
材质:丝、棉、麻(综合材料)
作品简介:
走进去?还是出来?是保持还是突破,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这是我对生活方式的一点理解,也是读钱钟书先生《围城》后的感受,我这个年龄的很多人选择单身生活,有的人是觉得一个人也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家庭有家庭的温暖,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色彩去经历去体会!
制作工艺:素染绷油画木内架、木线条拼贴组合 。
染料品种:
无题1001主要染色材料:红色苏木、灰色与黑色五倍子,媒染剂(明矾、皂矾)。
无题1002染色材料:黄栌、黄栀子,媒染剂(明矾)。
无题1003染色材料:马蓝,媒染剂(酒 草木灰 麦芽糖,少量的石灰)。
无题1004染色材料:苏木,媒染剂(明矾 极少量的皂矾)
谭芷雯《栎·实》
材质:真丝、丝麻、羊毛线、棉线
工艺:植物染色、绗缝
作品简介:
该创作研究重点在于手工艺的尝试,作品中用的所有布料均为作者本人亲自使用“栎实”等植物染色所得,并以此作为作品名称。
设计元素——石头,种类繁多,通过各种扎染手法做出石头各形各色的肌理纹样,并且将底布与主体物石头通过不同布料以质感区分,拼布效果简洁明晰,虽色调统一,但每一块面料的色彩均不相同,充分的体现了植物染色的魅力所在。
王奕蓉《布样的格局》
作品尺寸:100cm*80cm
材质:棉布
作品简介:
作品选用全棉面料、纯植物靛蓝发酵染液,采用純手工蓝染扎染技艺,利用面料柔软特性表現疏与密、柔与剛、静与动、美与拙,展現一个独特的立体空间呈現一个藍白四方格局,蘊藏着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做过的事,打开人生“布”局,注定心的“格”局。
苏曹木兰/龚建培《表皮》系列作品
作品尺寸:系列一:237cm*58cm*2幅224cm*58cm*1幅176cm*56cm*1幅。系列二:27cm*100cm*9幅
材质:杜邦纸面料(杜邦™ Tyvek® 特卫强®)
作品简介:
该系列作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不同墙壁的状态,意在描绘墙壁表层破损、磨损、风化的状态下显现出的独特抽象符号,着重刻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视的痕迹,并将这些痕迹视为对时间形态的定格。
作品运用了黑豆皮、苏木等植物与媒染剂铁浆水结合的植物染色工艺。与传统不同之处在于,《表皮》系列作品并未使用植物染所用的一般棉麻丝织物面料,而是将新型环保面料杜邦纸(杜邦™ Tyvek®)作为染色载体。其面料属于一种环保塑料,不包含棉麻等常规染色纤维。经过多次的染色实验,结合了植物染与蒸煮染色技术,从而在杜邦面料表面形成丰富的染色肌理,并结合拼贴技法丰富画面的层次关系。……
朱明慧《Ode To Hilma》
作品尺寸:110x110cm
材质:真丝、综合材料
作品简介:
植物染色真丝布料和综合材料结合,所用染料有栀子、茜草、蓝草等。
创意说明:该作品是向女性艺术家Hilma af Klint致敬,她的作品直到去世四十多年后才被人发现并引起轰动,甚至可以说改写了西方抽象艺术史。她的许多抽象作品早于学院派认定的抽象主义开创者康定斯基的第一批纯抽象作品。Hilma的画具有很强的女性特征,从色彩、造型上都可看出,淡粉的色调、花瓣的元素充斥其中, 画里充满了象征人类精神的各种神秘主义符号也非常让人着迷,我选取了她Childhood作品局部,用植物染的真丝布料结合综合材料对其做了一个重构。
夏欣露《紫境》
作品尺寸:0.45x5 m
材质:棉
作品简介:
本次作品围绕中草药紫草展开,基于理论研究基础,参考色彩设计中相关理论,以建立一个紫草染色彩系统为目标。同时在媒染色彩系统及材料系统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纹样印染的方式拓宽紫草染色的造物和应用的方式。希望能通过作品传递出紫草染色在千年悠长的岁月中所带给人们的浪漫与温暖,让紫草的紫色情愫结成为羁绊萦绕心间。
其中作品中使用的染色材料为新疆软紫草,媒介为铝媒、铜媒、铁媒三种常见金属媒介,对纯棉织物按照色彩系统的排列方式,通过对染液浓度、染色浴比、染色条件、媒染剂进行微调,最终实践出紫草的媒染色彩系统色卡。实践部分则是基于紫草媒染的工艺基础,对织物使用黄豆石灰防染糊以及手工花版进行防染工序,染材为新疆软紫草,染媒为铝媒。
在我国古代紫草染色工艺少量被记载于《麈史》、《东轩笔录》、《云麓漫钞》等文献中。现代相关文献有1950年杜燕孙的《国产植物染料染色法》、2014年王越平的《回归自然》、2017年王艺璇的论文发表《紫色系中国传统服用色文化、染色及应用研究》等。在日本,紫草染色工艺最初被详细记载于《延喜式》缝殿寮中;现代相关文献有2009年竹内淳子的「紫草か貝紫まで」、2014年吉岡幸雄的「源氏物語の色辞典」、1997年山崎青树的「草木染技法全书」等。
刘玥《时间标本》
作品尺寸:50*100
材质:真丝面料、植物染材料、木材、
工艺:植物染、手工针织钩针、面料改造
作品简介:
本作品以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为灵感,思考如何采用面料再造的方法保存并再现植物生命之美、成为记录时间的自然标本。同时通过探索再造面料中对瑕疵面料的回收利用,思考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和可能性。作品采用了传统植物染方法,以回收面料和植物花径叶为原料,进行二维和三维的面料再造,以复合缝纫、压皱、编织、烧灼等方法,塑造独特的时间痕迹。
Peggy.Osterkamp《A Mobile of Dyed Silks》
作品尺寸:8 x 28 x 60”(20.32×71.12 ×152.4cm)
材质:丝绸、竹
作品简介:
这个艺术作品是一个移动装置,数以百计的丝绸在空中流动,6条流线摆动并相互交换位置,不断改变构图。我对机动车的随机运动很着迷。
刘剑好心地给我寄来了《多彩的过去》一书中的中国老配方。我把这些配方用于所有的染料,用一本当代的天然染料书,Boutrop和Ellis的《天然染料的艺术与科学》来帮助处理模糊的描述和比例。一些模糊的术语使我看起来像是在读一个民间故事。我喜欢这个参与性强的奇妙旅程。这是我在有限的自然染色经验中第一次使用媒染剂。 传统配方中给出了一袋麦麸、一把苏木、三桶清澈的雨水、白酒石和重量,即“战利品”。我不得不估计“一把”的大小,然后估计苏木的重量。在历史片段中提到的一种历史成分是orpiment,也就是砒霜。它只是被提到了,而不是在食谱中。
我使用了胭脂虫、马德、焊料、五倍子、菘蓝和靛蓝。我不得不寄去许多原料,包括来自苏格兰的菘蓝。每个染料配方都有变化。除了不同的媒染剂或后媒染剂,不同的时间框架和工艺顺序也是每种染料所特有的。姜黄被用在锡媒染剂之前,然后再用胭脂红进行染色。我参加了一个靛蓝讲习班,以便了解菘蓝染缸的化学成分。我为这个项目做了48个独立的染缸。
我在我的4英尺乘5英尺的小公寓厨房里做了所有的染色工作,那里只有两个小炉子和一个小水池。我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来处理每一种染料,必要时,当颜色需要调整时,就重复处理。
我取了15种不同的丝织品,把它们分成48捆,创造了720个样板。每捆丝织品包含15种不同的丝织品,因此在每个染缸中都有15种不同的丝织品,在一起染色时提供不同的色调。每一捆都有编号和标签,并分配给特定的染料和工艺。我从数以百计的色板中选择了六种颜色用于这个作品。它们是我认为是丰富的中国色彩。还有许多其他有趣和美丽的颜色,在老配方中给出,但不符合我对重组过去中国颜色的概念。
I cut 15 different silk fabrics into hundreds of pieces to achieve many shades of colors. Then I dyed them with natural dyes. I used old European recipes along with frequent reference books to try to recreate colors used historically. Different techniques using cochineal bugs were used for the red a<a></a>nd purple colors. Variations given in the recipes gave the black a<a></a>nd brown colors using oak galls. The blue colors came from a vat using woad a<a></a>nd indigo plants.
尤珈设计团队《以素为绚 逸静默染》
作品尺寸:1.8m*1m*2m
材质:真丝
工艺手法:植物染色、夹缬
作品简介: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论语》,古人将女子美丽的脸庞比作素白质料上绚丽的绘画,此亦同植物染的多姿绚丽。手工染色令色彩跃然于织物之上,包容万象又和谐相应,织物上的色彩是植草生命的延伸,每一件作品皆是天作之美,承载着人们对艺术与自然深深的敬意。植物染色取乎自然,富于变化充满惊喜,当不同的色彩在织物上相遇,素以为绚,亦静默,亦灵动,一瞥惊鸿。该作品采用夹染的方法,用茜草、五倍子、栀子、艾草、蓝染等染料染制而成,深浅不一的色与各式各样的染色技艺交相辉映,自然雅致,且绚丽且沉静。沉静质朴,亦素净亦灵动。
尤珈设计团队
成员:蹇悦玥、廖雅鑫、郭力瑄、向昱静、张明慧、曲唯嘉
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技术支持:万木云创宋立
李姗姗/裴园园/李鑫 《接续》
作品尺寸:0.7*2m(3件)
材质:棉、蓝染、蓼蓝、板蓝
作品简介:
此作品通过植物蓝染艺术进行创作,采用接线的方法,将棉线进行连接,再通过植物蓝染工艺,染出颜色变化。作品既表达对传统植物染工艺经验的接续,也是将植物染与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接续。
作品分三个段落,第一段将白色的棉线缓慢浸泡在染液里,染出上下不规则的蓝色图形,象征经验的获取;第二段蓝色的部分占据大部分画面,打结处颜色更加深邃,呈渐变式分散开,象征经验的积累;第三节是染色的线超出挂毯的木杆,镜像延伸,象征经验的复制再创造。
Yukiko Umezaki《水明》
作品尺寸:180×280cm
材质:靛蓝,大麻
作品简介:
靛蓝的颜色是通过一种叫做天然碱液发酵的技术上色的。靛蓝染料被称为“Sukumo”,由工匠制作。对于图案,我们使用了板的“Sibori”技术和“Katazome”染色来表现水。我将解释细节。木板用圆形和长方形来创造一个水滴状的连续图案。由于整体是分级染色的,每个阶段的染色次数都不一样,所以要多次染色。两种类型的纸质图案,从用板式紧缩挤压染色的织物顶部,用糊状抗蚀染色进行图案染色。织物是由质量非常好的麻制成的。这是一种非常薄的织物,用于染色夏季和服。这次使用的紧板挤压法是一种表达方式,只有像这种织物这样的薄材料才能做到。请欣赏靛蓝和白色的清爽色调。
I will explain about my work production. The color of indigo is colored by a technique called natural lye fermentation. The indigo dye is called "Sukumo" a<a></a>nd is made by craftsmen. For the pattern, we used the”Sibori” technique of the board a<a></a>nd “Katazome”dyeing to express water. I will explain the details. The board used circles a<a></a>nd rectangles to create a drop-shaped continuous pattern. Since the whole is dyed in gradation, the number of times of dyeing is different at each stage, a<a></a>nd it is dyed many times. Two types of paper patterns are used from the top of the fabric dyed with a board tightening squeeze to perform pattern dyeing with paste resist dyeing. The fabric is made of very good quality hemp. It is a very thin fabric for dyeing summer kimono. The board tightening squeeze used this time is an expression that can only be done with a thin material like this fabric. Enjoy the refreshing shades of indigo a<a></a>nd white.
叶茜《循环》
作品尺寸:150CM*50CM
材质:棉+纸
作品简介:
作品构思:三联画面,分别感受充满想象的天空、大地、海洋的自然色彩和肌理。以天然环保、可降解染料作为色彩表现,利用手工染色的不同工艺展现出自然的染色效果,并与浸染、冲洗后自然成型的包装纸进行融合。借此呼吁当代人关爱自然,提倡环保、循环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染料品种:板蓝根叶发酵的纯植物蓝靛泥染料,《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对蓝染工艺的精辟总结。《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草五-蓝》中都有提及,《唐语林》《事物记原》《潘氏纪文谭》等文献有对夹缬的记载,明代嘉靖年间纂修的《贵州通志-风土志》中亦有记载;
材料:蓝靛泥2斤、艾草膏240克、生石灰100克、米酒400毫升、棉布、废弃的包装纸;
朱红芳《重构》
作品尺寸:124*200cm
材质:宣纸、蚕丝
作品简介:
《重构》以柿染宣纸做地,以蚕丝做路,固为丝路。采用传统型纸做法,用柿漆将宣纸层层染色,柿染独特的性质使其颜色将在时间进程中慢慢由浅变深,它就像地质一样,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在染缬中无疑是最重要的材质之一,《重构》选用未精炼的生丝面料再以绞缬、蜡缬、灰缬等传统技法通过蓝染呈现,从最早的绞缬到后续可小批量生产的灰缬,这是历史进程之路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谨以此作品望能架起天然染色手艺人之间的交流之路。
王妮《荆楚蓝尹》
作品尺寸:175服装作品(人台展示)
材质:植物蓝染棉麻、天门蓝印花布制作技艺
作品简介:
《荆楚蓝尹》作品灵感源自于湖北荆楚文化,“蓝尹”工官是楚国负责植物靛蓝染色的官职,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丝绣工艺与天然染色趋于领先。尤其在蓼蓝种植和明清后蓝印花布的发展成为中部地区天然染色发展的标杆,曾经作为世界博览会展品。《荆楚蓝尹》作品采用还原“蓝尹”蓼蓝古法打靛和手工染色,使用平染、捆染与云染的扎花技法以及蓝印花布的纹样设计完成。所涉及到的省级非遗项目:天门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和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分别入选第三批和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以东方美学设计理念注入设计作品诠释出典雅优美的荆楚蓝染女装风格。
王子源《似水年华》
作品尺寸:150cm/70cm
材质:丝绸/棉布/欧根纱
作品简介:
靛蓝,是一种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作品以靛蓝为主染料,以靛蓝为主染料,添加微量湖蓝染料调和,再以蜡染以及扎染的方式进行创作。水是一种神秘的物质,在高度的落差下产生了各种形态、颜色,作品灵感正是来源于瀑布川流而下后水流所产生的一系列纹理,将这些纹理进行概括性的处理,通过靛蓝这种古老的暗蓝色带有金属色的染料,呈现水的颜色。
第一部分用蜡刀勾画出水在刚刚落下时喷溅纹理,以及在平稳后缓缓流动时的纹理,反复晕染出几个层次,在丝绸与棉布以及欧根纱上做出相同纹样进行组合拼接形成一部分作品;第二部分是以扎染制作出多种蓝色交叠的水纹;第三部分运用玉线仿照蜡染的纹理用线固定住,完成整体画面。此作品表达自然的力量,运用天然染料感受属于自然的魅力,爱惜保护水资源,以及感受自然之美。
李玲洁/宋洋《移调练习》《Modulation》
作品尺寸:18.5*17*11cm/21*14.3*10.3
材质:牛皮
制作工艺:蓝染夹缬;染料种类:天然蓝靛
作品简介:
作品构思:如果说仰视是我最喜欢的看天与树的角度,俯视带来的便是光与影的诗性。如散落在地上的树影,一虚一实,一明一暗,像静谧处一点禅意又夹杂着生活的意趣。也如轻盈游滑地舞步使人在视觉上产生明明在行走却向后退的魔幻般视觉。层层浸染叠加多次移位后不同调性的蓝,力图捕捉时光的每一寸移位,是一场感性与理性的较量。
制作工艺:蓝染夹缬 Clamp resist dyeing
染料品种:天然蓝靛Natural indigo
Kathrin von Rechenberg《Between Heaven a<a></a>nd Earth.天地之间》
作品尺寸:300cm*300cm
材质:丝
作品简介:
通过这个装饰艺术作品“天地之间”,我试图创造一个近似超现实的世界。在那里,地心引力似乎被暂停了,但同时“接地的生物”经过河泥处理过的红云纱长衫,让你感觉到丝绸雕塑那坚硬如岩石的构造被穿透,连接着地球和天空。这个结构让天与地是平衡的感觉。
使用的染色材料代表了这种与地球的联系:从土壤中挖出的植物根和富含铁的河泥,在我的想象中,最初是源自岩石中产生的,这些岩石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在潮湿的环境中变成了泥土。
材料和制作工艺
莨绸,众所周知的名字香云纱,在我过去长达20年的工作中一直是一个启发灵感的素材。我通过自己的染色实验不断探索着它的制作工艺和特征。
这件作品长衫我用的是老的红云纱材质,我把缝好的衣服随意地折叠起来,用绳子紧紧地绑在一根巨大的圆筒上。我用蒸汽固定褶皱,然后用顺德地区收集的河泥将其完全覆盖。35分钟后,我把泥洗掉。只有裸露的部分变成了黑色,覆盖的部分保持着美丽的铁锈红色。
对于“岩石”,我使用了同样的折叠技术,但这一次是用生丝欧根纱制作,我用薯莨染料对其进行了短时间的预处理。我把打褶的布绑在圆筒上,经过高温薯莨染料染色技术处理后,然后在圆筒上晾干。染料中的天然上浆赋予了作品光泽和硬度。织物的边缘采用手工缝合连接起来,自然形成像岩石或云朵一样的雕塑。
对于这件装饰作品来说,可以想象出不同的变化,更复杂的是使用一个旋转的流动的熔岩装饰物体火山口来表达作品连绵不断的运动着。
工艺:我使用了折叠技术,用生丝欧根纱制作,我用薯莨染料对其进行了短时间的预处理。我把打褶的布绑在圆筒上,经过高温薯莨染料染色技术处理后,然后在圆筒上晾干。染料中的天然上浆赋予了作品光泽和硬度。织物的边缘采用手工缝合连接起来,自然形成像岩石或云朵一样的雕塑。
对于这件装饰作品来说,可以想象出不同的变化,更复杂的是使用一个旋转的流动的熔岩装饰物体火山口来表达作品连绵不断的运动着。
面料:真丝欧根纱、红云纱
染料:薯莨和河泥
工艺:扎染、机器和手工缝制
工具:圆筒,线
李新园/曲微微《光质》
作品尺寸:3米*3米
材质:金属丝,纱线
作品简介:
在考虑当代与经典工艺的角度上,从视觉错的节奏和韵律上思考与薯莨染工艺的巧妙结合,以金属质感的纱线光泽和图案节奏突破薯莨染的固有形态,以及纤维的结构凹凸造型的视觉表现。在工艺上采用传统香云纱工艺对提花面料进行染色后整理,通过多道薯莨浸染,晒莨,在充足的日光下让薯莨汁液与人造丝充分结合呈棕褐色后,用顺德特有河泥进行过乌,是面料呈现挺括质感同时具备特殊的黑色光亮感,且抚触沙沙作响。柔软且有温度的色彩确以金属的光泽和质感呈现,给人以一反常态的视觉冲突和感受。
Jenny Knavel《Drumlin》德拉姆林
作品尺寸:50.8 cm x 50.8 cm x 2.5 cm
材质:大麻织物、天然染料、亚麻、线和木材
作品简介:
这件作品是使用缝合抗性技术在麻布上创造的。这些碎片是用石榴、奥萨奇橙、栗子、麦芽、金棒、核桃和铁自然染色的。染色的麻块是机器拼凑而成的。这种构图被手工缝合在一块更大的亚麻布上。亚麻布被安装在木担架上。我受到缩水表面的启发和吸引。自然世界为设计和图案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模式创建通过各种缝合抵抗技术亲密的地质印象和想法。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故意并列和婚礼构建了相互作用和对话。
Momoko Takahashi《Kurumi botan》
作品尺寸:217mm×90mm
材质:棉
作品简介:
我通常用大家都知道的日常用品扎染制作作品。 我们总是储备可用于扎染的物品,并寻求最有可能被染色的方法。 当我制作它时,我会在某种程度上考虑完成的图纸的同时染色。 然后,通过多次制作样本,您会遇到意想不到的表达。这就是让我如此有吸引力的原因,也是我坚持扎染的原因。在这项工作中,我使用核桃牡丹作为挤压工具。
I usually make works by tie-dyeing using daily necessities that everyone knows. We always stock items that can be used for tie-dyeing a<a></a>nd seek the method that is most likely to be dyed. a<a></a>nd when I make it, I dye it while thinking about the completed drawing to some extent. Then, by making samples many times, you will come across unexpected expressions. That's what makes me so attractive a<a></a>nd that's why I keep tie-dyeing. In this work, I used walnut peony as a squeezing tool. a<a></a>nd the title of the work always uses the tool used for the aperture.
Nancy Potek《Raven乌鸦》
作品尺寸:134.62 厘米*76.2 厘米
材质:丝绸,19.5毫米中国丝绸
尺寸:55 inches across a<a></a>nd 30 inches long.
材质工艺:The outside of the Jacket is dyed using white silk noil from China.
作品简介:
The cre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The raven as a subject is found in the folklore of many countries a<a></a>nd cultures. Sometimes the raven is a good omen a<a></a>nd sometimes the raven is not. We know now though science a<a></a>nd observation that the raven is a part of the ecological picture of nature. The ravens like to play, they can talk a<a></a>nd sing, are clever a<a></a>nd intelligent a<a></a>nd are omnivores who by eating carrion 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
The raven that I drew is in the process of la<a></a>nding which invites your imagination to also la<a></a>nd, ponder a<a></a>nd enjoy viewing.
在许多国家和文化的民间传说中都可以找到乌鸦这一主题。有时乌鸦是一个好兆头,有时乌鸦不是。我们现在通过科学和观察知道乌鸦是自然生态图景的一部分。乌鸦喜欢玩耍,会说话会唱歌,聪明伶俐,是杂食动物,靠吃腐肉来保持环境清洁。
我画的乌鸦正在降落,它邀请你的想象力降落,思考和欣赏。
罗莹《茶彝》
作品尺寸:原创设计三件
材质:羊毛毡、茶染
作品数量:三件
纺织品:彝族的羊毛手擀毡
染材:福建红茶
媒染剂:皂矾
设计目的:以彝族手擀毡为素材,秉承可持续设计的绿色理念,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的茶渣提取色素多次染色而成。
茶,中国文化的精髓,茶文化的发现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发于神农、兴于唐宋,对世界各地都有很大影响。
茶,可药用、可饮用;《神农本草经》中描述:“神农尝百草、日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为百病之药”、“消食”、“解酒”等功效。
茶,可染色、可制衣;茶染历史悠久、色泽雅致、固色良好。不同茶种加上媒染的不同染色效果各异。红茶普洱的棕红、绿茶的青黄、媒染后深深浅浅的灰色在不同的纺织品面料中呈现雅致、时尚的色泽。
在设计中利用羊毛毡厚实蓬松的质感、反衬粗粝的麻和细腻的真丝,达到对比的肌理效果。在装饰工艺上多用叠缝、盘缝、绗缝、打籽绣、扭绳等工艺手法渲染羊毛毡茶染后朴拙凝重的视觉效果。款式上采用一片式的零浪费裁剪方法,不去做过多的裁剪,来保持材料质感的完整性,同时也是可持续设计和绿色设计的尝试。
喻珊、李罗娉《庄生梦蝶》
作品尺寸:90*60*170cm
材质:丝绸
作品简介:
蝶挣脱各种障碍与捆绑,长出自由的翅膀,飞翔于尘世之间,爱人世间。这个过程正是自我真实性的寻找。庄周梦蝶的喻象正是中国文化人间精神的代表。
整件作品运用真丝面料制成。丝绸织物本身即蕴含了化成以及破茧而出的过程。双宫绸、电力纺、欧根纱在相同的染料中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效果,在组合与并置中交相辉映。作品选用核桃皮辅以绿矾染成。褐色为大地之色,代表当下的尘世间。扎染工艺的运用使色彩形成扑朔迷离之感,正是庄生梦蝶或真实或幻境的追问与表述。
应尤尤《柿·色》
作品尺寸:50cm*300cm
材质:苎麻、亚麻、柞蚕丝、黄麻,工艺:手工梭织
作品简介:
物之美来源于其本身朴素的、原始的表达,最简单的事物往往最能打动人心。柿漆在中国有很长发展历史,其所表现出的温和且有力量感的色彩深深打动了我。故我借助生熟柿漆为染料,辅以硫酸铜、纯碱、明矾、绿矾等媒染剂,亚麻、苎麻、黄麻、野生柞蚕丝作原材料,通过纯手工梭织技法,用最原始的平纹织法来构筑织物空间,通过多层空间中纤维和色彩的交织变化,形成斑驳的色彩和交错的空间感,使观者更倾向于关注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色彩。
HIROSHI ISHIZUKA《Imprint series No 2106》
作品尺寸:240 cm*200 cm
材质:丝
作品简介:
我通过应用Itajime(钳制染色)的技术来制作这件作品。首先,丝织品被弄皱,夹在不锈钢冲孔板和大量的碎石之间,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我改变染料,重复这个过程来创作作品。
此外,为了突出天然染料的这一特点,我用其他技术多次染色来完成作品。
制作开始时,考虑到所有的自然因素,如天气、气候和其他会影响结果的因素。它需要连续3-4天的晴天和风天。作品在窗帘上印下了被风吹过的痕迹和被太阳加热的砾石。
该作品使用的是天然染料,如黄檗(黄檗)、鲁冰花(アカネ)。Dactylopius coccus(コチニール)、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紫草)、Uncaria gambir(阿仙薬)和 Persicaria tincoria(蓼蓝),以及天然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