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动名称:
科普养蚕——大家来养蚕宝宝
二、 活动时间:
每年4月至5月
三、 活动宗旨:
栽桑养蚕是中国人的发明,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农耕文化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和视线,使得今天的中小学生对这些本该在我们身边十分熟悉的事物感到陌生。中国丝绸博物馆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第二课堂活动场馆,为了与杭州市小学课程相衔接且与博物馆办馆理念、陈列展览内容相结合,针对青少年爱动手、爱观察、爱科学、爱自然的成长特点,特别推出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养蚕活动。
通过活动,让少年儿童与蚕宝宝亲密接触,丰富他们的蚕桑昆虫知识,开拓他们的科学视野,提高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对地球家园的热爱,并且让他们接触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文化,了解中国悠久丝绸文化历史,增强文化自豪感。
四、 活动介绍:
科普养蚕活动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蚕学系联合举办,每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3月下旬至4月中旬,开展活动征订工作,对象主要为集体参与者(如学校、幼儿园、教育机构、少年宫等);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展养蚕活动,一方面向参与机构运输蚕宝宝和桑叶,一方面在馆内向参观观众推介活动,销售蚕宝宝;5月中下旬,在校园展开科普养蚕的辅助活动。
我们向每位参与者提供成套的活动材料,包括一个养蚕盒、10条蚕(三龄蚕,其中有能结彩色茧的蚕)、养蚕说明书以及新鲜桑叶。为了保证蚕宝宝能吃上新鲜的桑叶,我们每周及时向集体参与者供应后续桑叶,个人参与者可凭附带的养蚕说明书每周馆内领取桑叶,最终保证蚕宝宝吐丝结茧。
在养蚕期间,通过网络、电话或上门指导,解答参与者在养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养蚕结束后,我们会指导同学们怎样处理和保存蚕茧,辅导他们利用蚕茧制作工艺品,或者利用蚕茧进行缫丝实践,了解从茧变丝的过程。
五、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
养蚕是一件需要耐心细致的事情。为了使学生能对养蚕方法有正确的认知,以及了解养蚕与缫丝、织绸之间的关系,博物馆会安排“丝绸文化进校园”文化展板在校园中进行展示。老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能够在饲养之前了解蚕桑丝绸的一些基本知识。
第二阶段,养蚕过程中
重点:通过喂养,了解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蛾四个变态过程。
难点:能够用较长时间的观察,通过图文等方法记录和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沟通:通过网站、QQ群等方式与学校老师、学生建立联系,解答参与者在养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注意事项:
桑叶是蚕宝宝最爱的事物,在家需放于冰箱内保鲜。另外,观察蚕宝宝是否还能吃其他叶子。
喂桑叶,每次叶量以够吃为好,勿喂多而造成浪费;蚕小的时候需要盖塑料薄膜,保持桑叶新鲜不变干;蚕大的时候不需覆盖塑料膜,可更换大纸盒饲养,直至结茧。
保证蚕盒卫生,及时清理蚕粪,发现病蚕及时清除。
注意防毒,例如养蚕空间请勿吸烟、点蚊香、喷杀虫剂等有毒物质。
第三阶段,养蚕结束后
重点:通过缫丝活动,了解蚕茧到丝的变化;通过简易织机,了解织布方法
难点:掌握煮茧的合理步骤,能够顺利的从蚕茧中抽取蚕丝;通过织布过程,了解织机上的主要部件名称。
拓展:从具象缫丝活动,了解抽象的蚕丝的物质组成,发现科学奥秘;从不同纤维材料的比较,了解不同纺织材料的特性,进而发现纺织业如何美化生活。
六、 活动地点:
在杭以及外地中小学校学生和幼儿园
七、 参与对象:
中小学生和幼儿,人数不限
八、 举办单位:
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大学蚕学系
九、 报名方法:
请拨打咨询电话0571-87035150进行预订
十、 特别说明:
活动收取材料成本费。本活动中国丝绸博物馆拥有最终解释权。
中国丝绸博物馆
2014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