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2019年“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展览,让观众了解不同时期丝绸之路沿途不同地区的时代特征及文化碰撞,展示丝绸之路精神中的“互学互鉴”,中国丝绸博物馆在8月16日至8月24日推出活动“新疆丝路之旅研学行”,为期九天:
第一天: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集合,自行逛逛乌市国际大巴扎;
第二天: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鉴赏文物珍品,登红山公园,俯瞰乌鲁木齐;
第三天:参观吐鲁番博物馆,访高昌故城,探阿斯塔纳古墓,至火焰山观柏孜克里克石窟的佛教艺术残迹;
第四天:看坎儿井,访交河故城——世上最大的生土建筑城市,而后西行库尔勒;
第五天:参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尉犁博物馆,游罗布人村寨;
第六天:一路西行抵达库车,观克孜尔千佛洞;
第七天:参观库车王府与王府内的龟兹博物馆,而后继续西行前往喀什,夜游喀什老街;
第八天:参观喀什博物馆,游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最后在喀什古城中品味夕阳中的老城;
第九天:散团日,有人早起奔赴机场,有人继续旅行,登帕米尔高原……
遗址
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在我国境内最长的省份,分为三条,北线经天山以北,南线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南,本次丝路之旅选择的中线自吐鲁番出发,主要经天山以南的库尔勒、库车抵达喀什。在这条丝路中线上,我们参观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与阿斯塔纳古墓群。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至公元14世纪前为丝路东天山南麓第一大中心城镇,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车师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我们在这里首先看到了玄奘的雕像——这位伟大的译经师自629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经,途径高昌,受到高昌国王的盛情接待。彼时,高昌国佛教盛行,玄奘在此停留,为高昌国一众僧人讲经一月,培养了50名高僧。在遗址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在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的故城内,用短短两小时去聆听了一段高昌古国的历史。在故城内保存较好三处遗址点:东南小佛寺、皇宫-可汗堡、大佛寺,透过斑驳的夯土墙、残破的佛寺穹顶,仿佛还能让人窥见当年“佛国“盛况——往来僧侣步履虔诚,低语梵音,不绝于耳。
阿斯纳塔古墓群
离开高昌故城后,我们来到了阿斯塔纳古墓群,此地全称为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古墓群,但哈拉和卓墓葬区尚未对外开放。这里是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总面积大约为1000万平方米,有近400座墓葬,出土文物1万余件,被称为高昌故城的“地下博物馆”。古墓群中每个开放的墓室我们都“下墓”探访了一遍。墓室已空,出土文物与干尸在自治区博物馆和吐鲁番博物馆等均有陈列,部分墓室中,四壁、墓室顶部还残留精美的壁画,我们在自治区博物馆等也看到了复原。阿斯塔纳的墓葬出土十分丰富,在博物馆我们看到的国宝——《伏羲女娲图》便为上世纪60年代在阿斯塔纳出土的。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由姑师(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因两河绕城相交而下,故称交河,曾是丝绸之路东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的重要中心城镇,在南北朝和唐朝发展至鼎盛,14世纪因战火废弃。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是一座在生土里“雕刻”出来的城市,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这也是唐朝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初设立的地方。2014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地的讲解员们在西域火辣的日晒中拥有相似的棕亮的肤色,耐心地为一批又一批观众讲述这座曾经举世瞩目的古老城池悠久、辉煌却苍凉的历史。我们在维吾尔古丽(维语中的“姑娘”)的讲解中,透过满目沧桑的生土残壁与盘踞此处千年的骆驼刺、野西瓜,去感受两千多年前这座城池的匠心独运、鬼斧神工与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盛况。
佛教艺术
新疆地区是佛教自西向东传入中国的必经之地与第一站,新疆地区汇聚了两千年前佛教文化精粹与一路的珍贵石窟、佛像与壁画艺术。但因新疆历史上的宗教战争之故,这一路的佛教艺术惨遭战火荼毒,石窟中基本已无完整的佛像保留,精美的壁画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柏孜克里克石窟
柏孜克里克石窟,又名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著名的火焰山山谷,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唐代发展为石窟寺,名为“宁戎寺”,意为和平止战,但寺名承载的美好愿望并未实现,14-15世纪的伊斯兰宗教之战,给千佛洞的佛教积淀带来了根本性的毁坏。至20世纪,外国探险家到此地的破坏掠夺,使得千佛洞成了如今的满目疮痍。我们在这里幸而有专业的讲解员带领,从褪色的、自然剥落的、被刮去金箔的、被切割或破坏的残损壁画中,去了解当年一笔一划勾勒这些壁画的工匠心中,那片虔诚的净土。
千佛洞外观,洞窟内禁止拍摄
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也称克孜尔千佛洞,始建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知最早的大型佛教石窟寺,主要表现的是小乘说一切有部“唯礼释迦”的佛教思想。目前已发现的洞窟有349个,但能够对外开放的洞窟仅有6个,少数特窟在特定时间偶尔对外开放。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在这里遇上了“久旱逢甘露”,苦等将近两个小时后终于盼得雨停,堪堪在石窟的工作人员下班前,将6个石窟观看了一遍并听取了讲解员的导览。离去之前,天空复又飘起小雨,在雨中攀爬克孜尔石窟,在石阶上眺望远方的雾云石山,在山脚下仰观佛教另一位最伟大的译经家——鸠摩罗什的雕像,佛心满载,缱绻而归。
西域风情与人文
新疆在我国是一个特殊的省份,它身居内陆,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且因身处中西交通必经之路,自古以来是一个文化碰撞与民族交融的地区。我们在旅途中尝到了新疆瓜果之甜,看到了西域风光的滂湃豪迈,了解到了复杂多样的文化独特性给当地留下的宝贵财富。
火焰山
《西游记》中著名的一段——火焰山令此处闻名遐迩。事实上,火焰山特殊的沙石质地,在温度越高的时候,使得整座山呈现的红色越耀眼。在火焰山脚下走一圈,感受山谷热浪的同时,身上便会沾满极细腻的红色沙粉,令人称奇。
坎儿井
坎儿井是新疆人民智慧的象征、是人类的宝贵物质文明遗产。正因为发明了坎儿井,吐鲁番盆地成为了天山脚下最富庶的一片绿洲宝地。目前,吐鲁番地区仍然有三分之一的灌溉用水依赖坎儿井,仍然有一千多条坎儿井仍在使用中。我们参观了“坎儿井源”,这个新建不久的反映坎儿井历史和文化的景点,让我们可以深入到地下,沿着真正的坎儿井,观看坎儿井的横渠、以手触及彻骨冰凉的天山雪水、感受当年奉献自我去挖掘坎儿井的工匠们艰辛和牺牲精神。(因挖掘坎儿井的特殊性,工匠们寿命鲜有超过40岁的。)
罗布人村寨
罗布人村寨是依据原始的村落建筑特色、当地人的传统习俗而重新规划、开发的景区。这里是著名的罗布泊的边缘,紧紧地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依,塔里木河从这里奔流而过。村寨正门形如一个戴着帽子的老人头,有烤鱼、烤羊、馕等等经典沙漠地区美食。在罗布人村寨里,最叫人惊叹的是这里汇聚了塔里木河、胡杨林和沙漠三者。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在10月前后是最美的,届时胡杨林一层层变黄、变红,与沙漠、夕阳、河水、海子交相辉映,奇景美不胜收。
喀什老城
新疆有“不到喀什等于没有来过新疆”的说法。我们最后一站选择了中国最西端的城市,也是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最西站。喀什古称疏勒,意为“丝绸集市”。这里保留了新疆维吾尔族最纯正的民俗风情。喀什老城在保留数百年前原汁原味的同时得到了较好的修缮和保护,使得这座城“旧而不破、古而不朽”。漫步在老城的城墙上,抬步随坡而上举目四望,与黄沙同色的墙体与墙下漫步的维吾尔族花枝招展的古丽,勾画了朴实、厚重却处处鲜艳的维吾尔族生活画卷。
香妃墓与艾提尕尔清真寺
香妃墓原名阿帕克霍加麻扎(墓),是其家族陵墓,也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墓室外观如同宫殿一般,巧夺天工的建筑技艺,吸引了众多来到喀什的观光者。陵园内鸟语花香,绿草如茵,我们在这参观了香妃墓、小清真寺等,了解了伊斯兰教的墓葬习俗和香妃墓一名的由来。香妃确有其人,原名伊帕尔汗,意思是“香姑娘”,据传天生自带沙枣花香,为乾隆妃子,在清宫病故后葬在河北清东陵内。此处只有香妃的嫂子苏德香花费三年时间为她立的衣冠冢。但因香妃之名,故而将整个陵园改名为“香妃墓”。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15世纪,经历了三次大修、扩建后呈现为如今的面貌。它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给我们的感觉主要是古朴、简约。穿过一片绿荫的庭院,我们很快进入了清真寺内部,此处的讲解员以带着维吾尔语音的汉语,向大家娓娓道来这座清真寺的历史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