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国丝绸博物馆策划的“江南丝旅——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研学行”于国丝馆顺利启程。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学员们行走于素有“江南三织造”之称的杭州、苏州、南京及杭嘉湖平原地区,参观蚕桑生产、缫丝、杭罗、双林绫绢、宋锦、漳缎、缂丝、南京云锦等织造非遗传承点及其他人文、自然遗址和博物馆。
活动前三天安排在杭嘉湖地区。该地区是浙北重要的丝绸生产地区,其悠久的丝绸历史可以追溯到湖州钱山漾,在古代丝绸的鼎盛时期则有“江南三织造”之一的杭州织造局。
第一天的行程于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开。上午,在赵丰馆长的致辞后,国丝馆讲解员带领学员们参观了基本陈列“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和年度特展“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过程中,学员们通过基本陈列了解中国古代丝绸的历史、艺术和技术特点,并通过“丝路岁月”特展了解到丝绸之路从草原、沙漠到海上的兴衰变化,特别是通过丝路出土文物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与技术交流。
下午,国宝五星锦守护人龙博老师通过织物组织模型向学员介绍不同丝绸品种的工艺差别,然后在织造馆通过织造工人现场演示“汉机织汉锦”和传统杭罗织机工艺,让学员探索传统织机不同织机部件的作用,了解织造的奥秘。
之后,学员们前往新猷资料馆参观“大师未远:黄能馥捐赠丝绸图案设计与样本展”了解丝绸图案设计,近距离观看丰富的近现代丝绸面料,并在实验室参观了现代电脑提花打样机,了解了现代纺织机械的高效率织造和图案织造的多样性。
然后,众人前往女红传习馆学习体验综板织工艺,了解经纬交织的奥秘。研学策划老师罗铁家为大家讲述了从蚕、蚕茧到蚕丝的变化过程,并推荐阅读学习的相关书籍,其间还向大家展示了一幅长达7米多的《姑苏繁华图》以供欣赏古人绘画中的江南风物。
晚上,学员们通过聆听龙博老师的《老官山织机与五星锦复原》讲座,了解成都老官山汉墓发掘经过和国丝馆“汉机织汉锦”团队复原“五星锦”的过程,学习汉代织机的织造原理。
第二天,学员们从国丝馆出发前往位于嘉兴海宁长安镇的浙江米赛丝绸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建国后公私合并成立的浙江制丝一厂。大家在公司领导喻永达老师的带领下在酷热的厂房中参观烘茧、选茧、煮茧、缫丝、复摇、成绞、络丝、织绸的工业化生产线,机械制丝绵的生产流程以及厂区里一个日据时期建设并保存下来成为工业遗产的茧库。
中午的行程点位于海宁云龙村。海宁云龙村有着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建国后更是作为浙江省重点蚕桑生产基地的蚕乡。学员们一行参观了蚕乡记忆馆,了解云龙辉煌的过去,在蚕俗文化园品尝丰盛的蚕饭后体验传统缫丝和剥丝绵工艺,并前往米赛公司在云龙村投资兴建的现代机械化养蚕基地,探寻能给蚕乡带来蚕业生产变革的养蚕方式。
之后,众人再次回到长安镇,参观大运河(长安闸)遗产展示馆,了解大运河作为古代南北交通运输主航道在长安镇的历史变迁和重要遗迹(三闸两澳系统)的复杂运作方式。
杭州福兴丝绸有限公司是这天的最后一站。这家公司是人类非遗“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子项目“杭罗”的保护传承单位。杭罗传承人邵官兴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杭罗生产工艺展厅,介绍三代杭罗人的历史和杭罗工艺中的特色技艺,并现场展示传统杭罗织机的操作,让学员们了解到杭罗在作为服饰面料方面的使用特性。
当晚,学员们来到江南丝业重镇——湖州南浔古镇。团员们在小桥流水间参观古镇重要的丝业巨商故居,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小莲庄,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的中国近代私家藏书楼绝唱的嘉业堂藏书楼,由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欧式建筑组成的中西合璧的张石铭旧宅,清末民初以收解捐税、维护丝商利益为宗旨由丝商集资的南浔丝业公会。
第三天中午的行程参观点是湖州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同时也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子项目“双林绫绢”的保护传承单位。双林绫绢传承人郑小华和工人们为大家展示传统绫绢织造工艺,特别是展示批床和石元宝踹石两项工艺,让学员明白如何让绫绢的丝面平整密实,光洁和突出花型。之后,大家学习了正在织花绫的小花楼织机的工艺原理,在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中看到贾卡织机如何快速高效的织造出绫绢,以及在产品库房查看花色繁多的绫绢产品,明白绫绢的书画用途。
下午,研学一行人将前往“江南三织造”之一——苏州织造局所在的苏州。预知后续详情,敬请关注下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