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分重点专项项目立项结果,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申请的“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专项 “皮革制文物劣化机理与预防性保护策略研究”项目(2022YFF0904100)获批立项。
该项目由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排名不分先后)等十家单位共同申请。
制革史是人类发展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大量出土或传世的皮革制文物,对于实证中华文明具有重要价值。项目将开展糟朽皮革制文物的皮革材质、化学组分、物理性能、微观结构、鞣剂等检测分析,构建皮革制文物基础数据库;研究古代不同鞣剂影响下的皮革胶原蛋白变性变质生物化学本质;研究皮革类文物中胶原纤维在干燥、饱水条件下的降解产物;研究皮革主要成分流失对胶原纤维网络形态变化的影响,建立成分流失-形态变化模型;研究皮革类文物糟朽程度量化评估方法。从而一体化实施技术研发、机理研究、模型构建、策略提出和实际应用。
胶原纤维的多层级结构
◆ ◆ ◆ ◆ ◆
项目负责人 周旸
研究馆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旸,现任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秘书长,研究领域为纺织品文物保护与研究。先后入选国家文物局优青计划(2014)、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浙江省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2020)。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