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衣饰祥瑞: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吉祥纹样

展览地点:修复馆二楼

展览时间:2023年4月1日 - 2023年6月1日

前   言

中国素有“衣冠古国”之称,吉祥图案承载着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结合织绣印染工艺将其融于精致的丝绸衣饰中,寄予着人们祈子延寿、羽化登仙、纳福富贵、婚姻美满、驱邪避灾的美好愿望, 从中体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优雅魅力。从早期取自虚幻的珍禽瑞兽,到唐宋之后回归自然的花鸟虫蝶,再到明清时期的世俗世界,服饰吉祥图案历经千年,完成了从神诡天境到凡尘俗世的转变。


第一单元、天国幻境

丝绸早期被视为升入天堂的通灵之物,主要用于事鬼神,因此缥缈连绵的云山、天上的有翼瑞兽、直白表述吉祥的铭文成为战国至汉晋服饰吉祥纹饰,表达了人们渴望长生不老并荫及子孙和对天国仙境的神往。

对龙对凤纹锦

战国(前475-前221)

英国友人Michel Francis夫妇捐赠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同类织锦在湖南长沙左家塘战国晚期墓中也有发现。从复原图案看,其主题为对龙、对凤

和对虎等瑞兽纹样,体现了楚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中间穿插各种小型几何纹、杯纹和象征太阳的星纹。


“岁大孰常葆子孙息兄弟茂盛” 锦

汉晋(公元1-3世纪)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原物可能为衣袖,由两片不同的平纹经锦拼缝而成,其中一块为呈梯形状的“岁大孰常葆子孙息兄弟茂盛”锦,可能为袖身,在新疆尼雅出土有相似的织物,其铭文较为完整,为“恩泽下岁大孰常葆子孙息兄弟茂盛无极”。另一块为“连壁锦”,可能为袖缘,以连壁构成菱形骨架,内置对龙、对虎、对狮等祥兽和人物。主题图案“连壁”作为死者灵魂升天工具,反映了汉代道家神仙思想,追求羽化升仙环境下“棺饰连壁”制度对当时织锦图案的影响。

对鸟对兽“宜王”锦袍

东汉晚期—晋(约公元 1—3 世纪)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该件袍服对襟、窄袖,下摆较为宽大,左右身侧无开衩。整件袍服采用对鸟对兽“宜王”锦制成,织物设计巧妙,部分采用 1∶1 平纹经重组织织造,部分采用 1∶2 平纹经重组织织造,局部织入墨绿色经线,使之呈现雨丝效果,同时又在图案的花心部分加织一组深红色经线,使图案更为突出。


第二单元、  兼容并蓄

魏唐时期是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高峰期,各种来自西亚、中亚的纺织技术和纹饰被世人争相引进、效仿,于是蕴含瑞祥的有翼天马、团窠联珠、生命树、对羊、含绶鸟、各式宝花等新样图案装饰着袍、枕、帽等服用品,这些无不见证了当时中西文化交融的盛况。


锦袖宝花纹绫袍

唐代(618—907)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该件绫袍型制保存完整,款式为左衽、盘领,后片中间开衩,绫袍以浅黄色素绢为内里,整件衣料用料考究,分别由棕褐色和㳀褐色宝花纹绫(B、C)、黄地宝花纹纬锦(A)、褐色小花纹绫(E)和黄色素绢(D) 5种织物拼缝而成组成。

绫袍衣料的主题图案是被誉为“大唐之花”的宝花纹,主体面料棕褐色宝花纹绫的宝花硕大饱满,直径约44cm,由三层构成,里层是正视开放的八瓣花卉形成的圆形花芯,中间层为八朵卷云圈围而成,最外层是八朵盛开的莲花,团花之间饰有花朵组成的十字宾花,极为华丽,是盛唐时期宝花的典型代表。

袖身中间的浅褐色宝花纹绫,宝花也呈内外三层,最里层为正面开放的重瓣花卉,中间层是带有枝杆和叶片的侧视花卉,最外层是八朵盛开的花蕾状花朵,并在花朵下装饰有飞翔的鸟鹊,该类宝花属于景象宝花纹样,也有十字宾花。此外,袖口饰有的宝花纹锦缘图案题材仍为装饰性很强的蕾式宝花。

宝花是唐代对花卉团窠的一种称呼,由自然形态花卉想象概括而得的理想之花,虚实结合,华丽高贵,立体装饰感极强,折射出国势强盛、雍荣大度、中外融汇的大唐盛景,是最具唐代时代特征的祥瑞图案之一


狮鹿纹锦

唐代(618—907)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此件斜纹纬锦可能为袍服衣襟残片,其上排布有奔跑的狮子和鹿纹样;狮纹红边黑底,狮身上有不规则色块,眼睛圆睁、张嘴咆哮,前腿前伸、身体前倾、尾巴上扬,生动有力;鹿长两角,眼睛圆睁,四蹄蹬开,呈全力奔跑之态。

动物纹锦

唐代(618—907)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主题图案为树下对兽纹,红色为地,棕榈叶底座之上两兽相对而卧,生命树为中心轴,两侧对称伸出枝干、果实;兽身有圆形纹样,扭头回视,前肢前伸,尾巴微扬,似有动作。残片下方可看出部分联珠纹纹样。



第三单元、自然百景

宋代时期服饰中的吉祥图案受画院工笔花鸟画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艺术风格已从天上走向人间,大量见于服饰和领袖襟边之上的是梅兰竹菊、四时节物、四季花卉、满池娇等万物景象,呈现了优雅清淡与写实性的特点。


小团花锦

宋(公元11-12世纪)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此为辽式缎纹纬锦,蓝色为地,以团花图案为主题图案,以二二错排形式排列,团花以两只相视的蜜蜂为圆心,外围以四朵花卉形成团花,团花较写实。


花卉方胜如意纹絁交领夹衫(在修复馆一楼桌面上展示)

南宋嘉定九年(1216)

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出土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藏

夹衫面料为深褐色花卉方胜如意纹絁,绢里。絁是用不同粗细的经纬线交梭织成的一种厚重平纹织物。衣服形制简洁,交领、右衽、长窄袖,采用对幅式裁剪,领口和袖口缘饰为㳀黄色素罗,衣身以下左右开衩,右衽斜襟和腋下有扣和扣袢,用于固定系服内、外襟。面料图案为花卉方胜如意纹,呈菱形的方胜内填四合如意云头,四周装饰花叶花卉,具有南宋写生花卉艺术风格。


第四单元、吉祥人间

明清时期吉祥图案在服饰中的应用达到极致,甚至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服饰上出现了各种充满寓意的图案,美化装扮着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寻常百姓的各类服饰。这些寓意纹样以动物、植物、人物或文字为题材,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组合成吉祥图案,表达人们对“福、禄、寿、喜、财”的美好祈望。

明清是“有图必吉”时代,盛行综合植物、动物、人物、器物和文字的吉祥寓意组合纹样。

三多纹: 多福用佛手,多寿用桃,多子用石榴、葡萄 

玉棠富贵:牡丹、玉兰、海棠

竹报平安:竹、太平花

万寿长春:万字作底,寿字以及长春花为主题 

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绕寿字,寿字通常为圆寿 

五谷丰登:五谷、蜜蜂、灯笼

莲生贵子:莲花或莲蓬及童子,或再加上花生

官上加官:公鸡、鸡冠花

一路连科:鹭鸶、莲花

白头富贵:牡丹、白头翁

鹤鹿同春:鹤、鹿、松

瓜瓞绵绵:瓜果、藤蔓

事事如意:柿子、如意


绿地灯笼纹妆花缎

清代(1644-1911)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此妆花缎以绿色素缎为地,杏黄、深蓝等多色彩纬通过通经断纬挖梭技艺织以婴戏纹、灯笼纹,三件造型精美、富丽堂皇的宫灯为主要图案,“灯笼景”为源于宋代的吉祥图案,又名“天下乐”“庆丰年”,四名身着不同颜色服饰孩童手持宝物,站于花灯间嬉戏玩耍。童子为吉祥图案的人物题材,代表子孙满堂的幸福观。顶部有红色灵芝云纹,花灯间分布有花卉纹样,底部为红、蓝、米黄等各色如意云头。整件织锦画面丰富、色彩鲜艳,热闹喜庆。


暗花缎地彩绣双鹤山石松梅女袄

清代(1644-1911)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此件清代汉族妇女袄服,款式为立领,右衽大襟,袖型宽大,袖摆下部呈弧状,具有明代刀袖的风格,袄服面料以棕红色暗花缎为绣地,在双肩、前胸和后背彩绣双鹤山石松梅八团图案,呈品字形排列,松与鹤的组合传达延年长寿的美好寓意。

红缎地打籽绣瓜瓞绵绵女褂

清代(1644-1911)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此件清代汉族妇女上衣以大红素缎为绣地,采用打籽绣技艺绣出“瓜瓞绵绵”主题纹样,瓜瓞绵绵出自《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出生”之句,大瓜谓之“瓜”,小瓜谓之“ 瓞”寓意人类繁盛如连锦起伏的瓜蔓上的瓜一样,子孙万代,生生不息。


黑缎地彩绣郭子仪庆寿纹女褂

清代(1644-1911)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此件女褂为清代汉族妇女所穿上衣。衣款为圆领、对襟,袖身宽大,左右开衩。女褂以黑色素缎为绣底,通过平绣、打粒子绣、盘金绣等技法,栩栩如生地绣出郭子仪庆寿的隆重场景,褂身正反绣有32个人物形象,其中郭子仪夫妇端坐正中,身旁为一棵仙桃树,七子八婿身着官袍,手持寿礼,跪拜堂前,为双老庆寿。同时,褂服以白缎地刺绣风景花蝶纹宽边镶饰六边形领襟、袖缘和下摆,精致典雅。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