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九天阊阖:丝绸之路上的长安

展览地点:时装馆临展厅、银瀚厅

展览时间:2024年6月19日 - 2024年10月7日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千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遗迹最丰富的都城。

汉唐时期的长安,是承载东西商贸往来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节点,以其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以及海纳百川的胸襟,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性大都市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千百年过去,长安代表的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丝路文化一直被世界称道。本展览通过展示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和传世遗存精品,希望能够再现这座世界之都的动人魅力和丝绸之路的繁荣辉煌。


第一单元 世界之都

 “长安”作为都城之名始于西汉,以祈望“长治久安”得名。“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汉长安城,始建于公元前194年,建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最盛时期的汉长安城,人口约有30万,与罗马并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在隋都大兴城基础上建立的唐长安城,其布局之规范,建筑之宏伟,规模之大,堪称当时世界一流都市。唐长安城也是中国历代面积最大的都城,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居同时期的世界之最。外国使者、商人、留学生、僧人,不远万里循着丝路,来到长安朝贡、经商、求学、巡礼,甚至世代定居。长安,无愧于世界之都的称号。 


汉白玉贴金观音立像

北周(557-581年)

1996 年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圆雕观世音菩萨,头梳高髻,戴化佛冠,冠的前方正中和两侧面各有一朵莲花,前方莲花中立阿弥陀佛,冠带顺臂下垂,发辨垂至肩两侧,耳戴环状耳饰,面相椭圆、丰满,广额,双目细长、微睁,鼻梁直挺,嘴角深陷,薄唇微闭,面带微笑,颈部有二道蚕节纹。颈饰项圈,胸佩繁复华丽的璎珞。上身半裸,斜披珞腋,肩搭帔帛,长巾在腹下横两道后上卷搭于双臂上,再下垂落于莲花座两侧。下着长裙,腰束裙带,臂着莲花纹钏,腕戴双条形镯。右臂从肘部上屈,手执柳枝,左臂微屈于腹前,手提净瓶,跣足立于8厘米高的仰莲花座上,座下有高2厘米的榫。仰莲花座下有方形青石覆莲花座,覆莲花座的四角各浮雕一护法狮子。观世音菩萨通体贴金绘彩,红、绿、黄三色鲜艳夺目,金光灿灿,显得格外雍容华贵。


第二单元  商贸之都

唐代,发达的交通网络、繁盛的农业经济、以及朝廷对商业活动的积极支持等因素,使其商业繁荣程度远超前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作为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之都,长安城内有市(商品贸易区)、有坊(居民居住区),坊市分离。市场主要设在东西两市,各国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特别是西市堪称世界级商贸中心,有“金市”美誉。不仅金银器、宝石、琉璃、香料和丝绸、瓷器、茶叶等西来东往的货物在此中转、交易,东西方文化也在此交流、融合,舶来品所承载的文化被吸收、再传递,汇聚出多彩的丝路文明。

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

唐代(618—907)

法门寺博物馆藏

吹塑成形、侈口、翻沿、浅腹,平底,底心上凸,盘心有两周弦纹,两周弦纹之间有一周波浪纹,波浪内刻浪花,弦纹与水波纹均匀描金。内弦纹中间,刻丹芭团花纹,间刻平行的辐射线,盘底有吹塑时铁棒痕迹。

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代(618—907)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纯金质,捶揲制作,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内壁有墨书“九两半”,应是碗的重量。碗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个莲瓣单元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动物纹,下层是忍冬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唐代,随着西方金银器特别是粟特金银工匠大量进入内地,中国本土的金银器制作在吸收借鉴的过程中也加入了中国传统美学元素,这件金碗流畅的莲瓣、稳重的双重结构和华丽的纹饰,就是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


第三单元 文化之都

长安是一座文化之都。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国家政策的开放包容,使得诸多域外文化在这里与中华本土文化相融合,长安的文化走向了全面的繁荣。唐人希望通过这种一视同仁的文化政策,“俾日月所烛,皆归于文明之化”。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僧侣黄冠、贩夫走卒,以及来自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共同塑造了灿烂的长安文化。宗教多元,诗歌繁荣,艺术璀璨,文献浩瀚,长安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白石菩萨坐像

唐代(618—907)

碑林博物馆藏

菩萨坐像以白石雕刻而成,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上。头挽高髻,戴宝冠,冠前雕饰小化佛,宝缯顺肩而下。面容丰满圆润,双目细长,小口厚唇,长耳垂肩,戴垂珠耳珰,头微倾,神情安宁。双臂曲肘抬于腹前,左手握莲蕾,右手护持。袒上身,佩有华丽的连珠卷叶纹项圈和连珠缨络,斜披珞腋,天衣绕双臂在体侧垂落,又顺莲座飘垂,柔美灵动,下着薄裙,体态丰腴。束腰莲座上部为三层仰莲,莲瓣饱满生动并雕饰宝珠,座面刻作带蕊莲蓬,束腰部分浮雕茎叶,下为单层覆莲花瓣,最下层圆形底座被分作六格,每格雕饰壸门形花边,格内各浮雕伎乐一人,分别执排箫、横笛、腰鼓等乐器。该白石菩萨坐像,雕工精细纯熟,完美地呈现出盛唐菩萨造像的精美典雅之态。

鎏金铜佛立像

统一新罗时期

宁波博物院(浙江省考古所)藏

佛高肉髻,满饰螺发,肉髻与发髻间饰髻珠。面形丰圆,颈饰三道蚕纹。身穿通肩圆领广袖袈裟,领于胸前呈“U”形悬垂。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跣足立于仰覆莲座上,莲座下连铸带壶门的多边形台座。舟形背光,外缘饰火焰纹,头光与身光内饰镂空卷草纹,外缘镶嵌珍珠。此尊造像与韩国出土的统一新罗时期的金铜佛立像非常相似,它出土在宁波应与佛教交流、明州港兴起有关。五代吴越国禅教两宗兴盛,五代至南宋数百年间高丽僧人义通、智宗、义天、坦然等相继入两浙求法,往还多经过明州。宋代,由于北方先后为辽、金所据,熙宁以降,明州成为宋与高丽官方往来的唯一合法港口。


第四单元 时尚之都

唐代长安,经济的繁盛、多元文化共生带来的多样化的审美,使得生活艺术创新不断,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设计师,融合东西方元素的“大唐新样”风靡丝绸之路各国;男女服装形制多样,着装方式个性自由,“云想衣裳花想容”正是盛唐长安浪漫而华贵的时尚写照;除了衣妆打扮标新立异外,长安城的文娱也是精彩纷呈,从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到宴饮品茗、出游狩猎等等,充分展现了大唐王朝兼融并蓄的包容性和创新性,引领当时的文化、艺术、生活风尚潮流,堪称世界“时尚之都”。

鎏金飞鸿球路纹银笼子

唐代(618—907)

法门寺博物馆藏

器物通体镂空,纹饰錾金。带盖,直口,深腹,平底,四足,有提梁。盖为穹顶,口沿下折与笼体扣合,顶面模冲飞鸿。口沿上端饰一周莲瓣纹,下缘饰一周团花,鱼子纹衬底。笼体腹壁錾饰相对翱翔的飞鸿,笼体共鸿雁39只。两侧口沿下铆有环耳,耳座为四瓣小团花,环耳套置提梁,其上套置银链,另一端与盖顶相连,足呈倒立的“品”字形组合的花瓣,与笼底边缘铆链,镂孔作球路纹。笼底錾刻“桂管臣李杆进”,证明此笼为晚唐桂管地区(治所在今桂林)在唐懿宗39岁生日时进献。

鎏金花草鹿纹银盒

唐代(618—907)

西安东郊西北国棉五厂住宅小区唐墓M65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1989年出土于陕西西安东郊西北国棉五厂住宅小区65号墓,为韦氏家族中一韦姓女子墓葬(718年)。盒盖顶外鼓,中心偏下錾两只伏卧的梅花鹿,一只昂首前视,一只回头而望。上部有两枝折枝花和一只飞鸿,下有树木。盒下身与盖形制相同,底上部錾一双鸾鸟和蔓草纹,下部为僧人牵象图,象背有鞍。全盒为鱼子纹地。

该银杯为铸造成型,采用了錾刻工艺。《说文》中有言:“錾,小凿也。从金,从斩,斩亦声。”錾刻是利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兴起的一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即在设计好器形和图案后,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

乐舞砖雕

五代(907-960)

冯晖墓出土

彬州市文物管护中心

出土于冯晖墓甬道位置,原浮雕砖共56块,由上下两块组成一个人物造型,共28人,东西壁各14人。现浮雕砖共存54块,其中东壁第六人、西壁第三人上半部已缺。从内容上来看,砖雕上的乐舞形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舞蹈,另一类是奏乐。舞者东西壁共有6人,人物装束、神情各不相同,应为每2人一组。奏乐者东西两壁共有22人,执同一乐器者多为2人。


第五单元 长安与浙江

隋代开通大运河后,杭州成为大运河水系的关键节点。唐代以来,明州、温州、台州等海港逐渐繁荣。大运河、钱塘江、浙东运河及海上交通构成的交通网,使得浙江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止点。浙江与长安之间的水陆交通线,承载着往返海内外的人员、货物,成为唐代以来中国沟通南北最为重要的生命线。长安城内充斥着来自浙江的商品货物,浙江也遍布来自长安的人文艺术和时尚,两地的官员、文人、商旅、僧道频繁流动和往来,反映了长安与浙江的紧密联系,并印证浙江作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节点的重要地位。

鎏金双鸯团花纹大银盆

唐代(618—907)

法门寺博物馆藏

浇铸成型,盆壁分为四瓣,每瓣内錾两个石榴团花。团花中有一双鼓翼鸳鸯立于莲花之上,两两相对,栩栩如生,呼之即出。鸳鸯团花之间衬以流云纹。盆底模冲、锤打出一对互相嬉戏的鸳鸯和阔叶石榴组成的大团花,四周施鱼子纹地,形成浅浮雕效果。盆壁内外的装饰花纹完全相同,犹如透雕而成。盆外两侧各铆接两个前额刻"王"字的天龙铺首,口衔饰有海棠花的圆环,环上有提耳,圈足微外撇,其外饰莲花。盆底外壁,錾刻"浙西"二字。"浙西"为唐代的"浙西道",包括今江苏、浙江等地区(治所今江苏镇江),是唐代后期南方金银器的制作中心。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丝路上的古长安,展现了开放包容、多元和谐与源远流长的汉唐气象,曾使中华文明闪耀世界。千百年过去,长安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勇于创新的精神一直被世人称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值得回望的历史丰碑。

浙江作为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止点,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丝路精神,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