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衣锦花开:常沙娜临摹敦煌历代服饰图案原稿展

展览地点:时装馆银瀚厅

展览时间:2024年3月27日 - 2024年4月18日

敦煌莫高窟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延续,至今仍保存了自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朝代的洞窟,尚存壁画彩塑具有编号的洞窟492个。莫高窟在壁画、彩塑、建筑上各类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是敦煌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美学特征和人们的生活习俗。敦煌石窟艺术虽是基于历代佛教的宗教艺术,但在形式上却呈现出了中国各类艺术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融合西域文化和独具中原特色的艺术珍品。装饰图案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建筑、壁画、彩塑均有应用。

 本次所展敦煌莫高窟壁画及彩塑中的纹样画稿,均为常沙娜先生于1959年赴敦煌莫高窟摹绘整理,并全部捐赠给了中国丝绸博物馆。梳理时,以纺织服饰染织为专题,涉及织锦、刺绣、印花等各种工艺所表现的纹饰。虽仅为莫高窟中的一小部分,却反映了历代染织图案的变迁过程。期以此展再现敦煌历代服饰图案,推动中国古代服饰纹样的应用及工艺设计的发展,让观众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魅力。

此次展览还展出有央视春晚节目《年锦》的表演服装,有汉代深衣、唐代襦裙、宋代背子和明代袄裙。每套服饰的衣、裙、领边、袖口等都有同时期的典型纹样装饰,演绎着历朝历代的流行经典。此节目的艺术顾问正是常沙娜先生担任,常先生说:“把纹样应用在春晚舞台,是春晚给所有观众的祝福。”

  

敦煌壁画彩塑中的服饰纹样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敦煌艺艺术的研究,多注重在绘画、彩塑艺术风格和历史渊源关系的探讨上,却很少对敦煌的装饰图案作专门系统的考察。然而,装饰图案在敦煌的石窟壁画和彩塑塑艺术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机地、协调地衬托壁画的主体内容,装扮塑像,使整个石窟艺术更加精彩。这些装饰图案,还突出地反映了一千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在染织服饰等工艺美术装饰方面演变、发展的成就,也是“丝绸之路”在文化、经济交往中促进工艺美术发展的形象记载。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流行利用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几何骨骼,在几何骨骼内填充动物纹、小几何纹、忍冬纹、小朵花叶纹等。此类纹样清新淡雅,对后世服饰纹样影响深远。

西魏254窟观音佩巾花饰

莫高窟魏晋南北朝时期忍冬纹较为丰富,是中西方艺术交融的见证。忍冬纹的溯源一是来自西方的影响,由两河流域及古希腊传来的样式;二是结合了先秦两汉以来中国传统造型。忍冬纹主要有单叶、对叶、三叶,发展到后期,也出现了多叶。这幅西魏时期的忍冬纹,由三叶构成,同时搭配此时期流行的几何框架。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石窟艺术也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的敦煌石窟装饰图案从各个方面都登上了前所未有的精美、富丽的高峰。隋代“丝绸之路”畅通,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染织技术的发展,在装饰图案上有着明显的反映。到了唐代,敦煌装饰图案达到了繁花似锦的新阶段。 

隋427窟彩塑菩萨上衣凤鸟联珠纹

凤鸟是中国古老的神瑞动物之一。敦煌石窟艺术中各时期都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凤鸟纹饰,而隋唐时期相对较多,并颇有特色,主要分布在洞窟内的窟顶藻井、龛楣边饰以及经变画、服饰、器物、建筑等壁画之中,纹饰也多种多样。此幅在菱形联珠的框架中,描绘的凤鸟伸展双翅,姿态优美。


初唐

初唐壁画中的菩萨衣着装饰,除沿袭早期的几何纹、祥禽瑞兽及联珠纹以外,卷草纹形成了唐代独特的装饰风格,它把牡丹、莲花、石榴花等各类花卉,以巧妙手法,组织成千变万化的装饰图案。色彩上则以石青、石绿、朱砂、土红、黑、金相联,气氛更是富丽堂皇。这一时期,主要流行的纹样有卷草纹、宝相花纹及团窠联珠纹。

 

初唐372窟观音佩戴织花纹样

纹样主题为白色菱形纹内分别嵌有绿色和蓝色菱形纹,相间排列,内装饰白色联珠。


盛唐

盛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加充分地反映在彩塑和供养人画像上,表现手法更为写实。不仅描绘了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也注重表现服饰材料的质感。

 

盛唐320窟观音裙衣纹样

纹样上部主题为绿色地五角形套叠式宝花。下部为褐色地宝花纹,宝花每半幅向上,半幅向下,相间排列。


中晚唐

中晚唐的染织图案,比较集中地出现石在壁画的供养人或菩萨的服饰上。特别是晚唐女供养人像的衣领、衣裙和披帛上,都形成了与初唐不同的风格。如贵族妇人供养像的衣裙多以花鸟纹为织锦图案,以小花丛组成的团花,间以朵云和绕花飞舞的小鸟。

 

晚唐9窟供养人服饰

供养人着花钗礼服,直领,穿大袖衫,高腰裙,束带垂下,披帛。


五代及宋时期

五代时期多数延用了唐代纹样,但也逐渐向朴素和理性过渡。在“程朱理学”思想的支配下,宋代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袭传统及纹样的写实性,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大量的花鸟题材盛行。

宋61窟供养人服饰

供养人身穿圆领窄袖绛红地(现已变位黑色)团龙纹长袍。脚蹬白色毡靴,手持的供养香炉上方烟云袅袅。

敦煌艺术的魅力吸引了一代代人为它付出了毕生的心力。常沙娜先生一直强调虽然敦煌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但对敦煌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应是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她从小随父亲穿梭于敦煌莫高窟洞窟之间,耳熏目染受父亲影响也投身于研究敦煌艺术,作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设计工作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院长,将必生精力用于教育事业和研究如何将敦煌艺术应用于现代人们的日用生活之中。她说,传统纹样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度,感受到感性的温情,更可以通过现代设计的形式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品格。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