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活动报名丨江南丝旅: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遗研学行
2019-06-29

中国丝绸博物馆(简称国丝馆)位于长江流域的丝绸起源与发展之地的杭嘉湖平原,作为世界最大的丝绸纺织服饰专题博物馆,国丝馆一直致力于丝绸文化的研究展示和宣传传承等工作。

十年前,国丝馆牵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扩大此非遗项目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国丝馆将组织“江南丝旅: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遗研学行”活动,让参与者走进各项目所在地,了解“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历史、工艺、文化等知识进而认知中国通过丝绸对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

何为江南?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江南的太湖之滨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延续着多样的传统文化习俗。

何为丝绸?起源中华,繁荣江南。不下五千年的丝绸史,凝聚着中国能工巧匠的智慧,彰显着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吸引着古与今、中与西的万众目光。

让我们走进江南三织造所在地,杭州、苏州、南京。这三座城是中国古代丝绸生产鼎盛时期的核心城市。让我们发现江南三织造生产的杭罗、清水丝绵、双林绫绢、辑里湖丝、宋锦、漳缎、缂丝、云锦等工艺奥秘。同时,也让我们一起感受江南文化,听吴侬软语,品舌尖滋味,行街巷里弄,观山水园林,读古今博物,悟传家有道。

 

行程概要

7月31日—8月4日


第1天(7月31日周三,中国丝绸博物馆)

上午国丝馆参观丝路馆和年度特展“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

下午参观蚕桑馆、织造馆、数码提花机,观看国宝“五星锦”织造、体验缫丝和纺织手工活动

晚上活动概述讲座


第2日(8月1日周四,杭州、嘉兴长安)

上午参观杭罗工艺

中午前后海宁云龙村了解蚕桑民俗、蚕乡记忆、参观规模化养蚕基地

下午长安闸遗产展示馆了解京杭大运河文化、参观现代丝绸企业生产流程

晚上下榻南浔,自由行夜游古镇


第3日(8月2日周五,湖州南浔、双林、苏州)

上午游览南浔古镇,了解近代中国丝业兴衰

中午参观双林绫绢厂,了解绫绢工艺

下午赶往苏州,参观苏州博物馆

晚上夜游苏州网师园,欣赏江南园林和曲艺


第4日(8月3日周六,苏州、南京)

上午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了解宋锦、漳缎织造

中午访问缂丝传承保护点

下午赶往南京,参观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了解金线加工工艺,制作金箔金葫芦

晚上研学活动总结分享会


第5日(8月4日周日,南京)

上午参观南京云锦研究所

中午参观南京市博物馆

下午参观南京博物院

晚上返回杭州

 

特色说明

1、本活动包含多个世界级遗产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京杭大运河、苏州古典园林、昆曲,在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间去寻觅中国记忆。

2、本活动不仅有常规文化旅游景点,如各大博物馆、古镇、园林,而且还能拜访相关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点,能够与传承人交流,知晓技艺的奥秘。

3、本活动有些景点或许您已去过,但让我们以本次活动主题为核心,重新发现你曾经遇见过的事物背后蕴藏的中国蚕桑丝绸文化,行走出不一样的游览线路。

4、本活动涉及的一些博物馆会有一些年度特展,日常喜欢博物馆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一次长三角包邮区的刷展之旅。

5、本活动时刻让参与者感受江南丰富的艺术、科技、人文、自然积淀,同时也能让参与者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去思考这些积淀形成的原因,进而了解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如何相互影响和发展。

6、本活动带队老师有罗铁家,从事蚕桑研究和长期的社会教育工作,多次组织研学之旅;龙博,从事纺织史研究,参与编写多部纺织史专著,“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策展人,《国家宝藏》“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国宝守护人。


费用说明和报名方式

费用:

本次活动5天,总费用为 2980 元/人(含活动第二天8月1日集合起到结束的交通费、住宿、50元标准用餐、景区头道门票、手工项目、专家讲课费和旅行保险),自理内容是活动前后大交通费用,活动第一天7月31日当晚住宿、往返博物馆交通,活动期间的饮用水、相关博物馆收费展览等。

活动优惠:两人含两人以上报名,每人优惠100元。

单房差: 560元/人

报名截止日期:2019年7月24日

报名咨询:罗老师,电话13615716664,微信号17682445382(添加时告知真实姓名+江南丝旅),报名团队会建立微信群进行沟通交流。


报名通道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基础信息

活动16人成行,28人额满即止

不足16人成团,费用全额退还

支付渠道:跟馆方沟通咨询后告知打款方式

退团约定:办好报名手续后,旅游者在出发前7日以内(含第7日)提出解除合同的,应当按下列标准支付业务损失费:出发前7日至4日,支付旅游费用总额50%;出发前3日至1日,支付旅游费用总额60%;出发当日,支付旅游费用总额80%。

注:具体行程根据当地文物状况和相关政策规定可能有所调整,最终解释权归中国丝绸博物馆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