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子作为中式服装部件,有着非常重要的门面地位。从江南到塞北,中国人有非常多不同的立领做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旧式的工艺已不再使用,今天来为大家介绍其中一种中式便装的制领法。
领子需要领衬支撑,当代领衬的材料丰富多样,有树脂衬、马尾衬和港式尼龙网衬等,在1950-60年代中国香港还曾流行使用PVC胶片用作薄纱旗袍的领衬。本次所选用的领衬材料相对环保,是使用三层棉布浆在一起而成的“袼褙”领衬。
图1 此为制作完成的中式袼褙衬立领
图2的袼褙领衬材料,拆自一条1940年代上海地区制作的旧式旗袍。此袼褙领衬由三层精纺苎麻夏布裱糊黏贴而成,柔韧而不失挺度。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位中装老师傅,他在1970年代入行上海国营某中式服装店,据他所言,当时工厂间数个师傅共用一张长台板制作旗袍、丝绵袄等中式服装,因中装制作需要刮浆、熨烫,所以台板上的白色棉质台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变黄、变脏,需要更换。裁缝师傅会将换下的脏台布泡浆糊水,联通平时做衣服余下来的零头碎料,一层层地裱糊在木板上暴晒,使之成为日常制作中式便装的领衬材料。
图2 1940年代旗袍中拆下来的袼褙领衬,发黄处为多年浆糊印
由此可见,我们家中长期不使用的脏污纺织品、旧衣物,经过改造之后,也能再利用成为制作领衬的材料。将此类物品拆开、仔细上浆、摆在阳台曝晒,就能得到随取随用的“袼褙”(图3),材料环保、安全,同时兼具耐烫、容易定型的优点。
图3 袼褙净领衬
正式做领子前我们需要先制作领衬。
1、测量领围,确定领高,并分别裁出略宽于领围3cm高于领高2cm左右的长方形布片三片用作袼褙的基底。
2、准备浆糊 刮浆刀与一块木板,在其中两片布的正反两面都刮上浆,力求刮匀刮净,第三片布仅用在单面刮浆即可,另一面不刮浆。
3、将两片双面刮浆的布绷贴在准备好的木板上,并且用手抹平抹匀,不可以出现气泡与空鼓,随后将第三片布的浆面朝布,无浆面朝外绷贴在前两片布上,同样要求“匀” “净”且无气泡空鼓。
4、将木板连着布片放置在屋外有阳光处曝晒,晒干之后再揭下。如遇阴雨天气多日不干,或着急做成衣服穿用者,可用熨斗烫干,要求摸上去干爽不粘手无水分,效果与日晒相差无二。
领衬完成制作后,正式进入制作领子的步骤,将会使用到的工具有:
铅笔、白纸、打板尺或竹尺
浆糊、顶针、手缝针
棉线、剪刀、纱线剪、划粉/水消笔
1、量出准确净领围,测量部位在领底,量的时候不需要刻意放松皮尺,确定领围后加放1-3cm作为呼吸的松量。
2、如上图在白纸上画出一半的领子净纸样,并剪下来,一正一反用划粉或水消笔拓描在袼褙领衬上,成为一整片领子的领衬净样,具体领高领型等可自由决定。
3、拉烫袼褙领衬,烫出窝势,快速定型,使领衬两边微微翘起,有柔和自然的抱脖效果。
4、剪领面布注意区分正反面,一般来说领面布使用纬纱方向,领里布使用经纱方向。将剪好的净领衬铺上去,整体剪下来上下位置可比净领衬放大1-1.5cm余量。
5、包转扣烫领面布与领衬,弧度区域可打小剪口,并且刮浆烫干。
6、裁下领里布,并包转扣烫在领面布的缝份之上,但是不可对齐,应稍稍低于领位线,优先扣烫领子水平区域的领里布,并刮浆、烫干。
7、扣转两边弧形领里布,此时可稍稍将领里布扯紧一些,使得领子更具有抱脖效果。
8、穿针双股线,从领子一侧起针,按照星点缝倒钩针的针法将领里布钩缝在领面与领衬上,注意此时针线尽量挑到领衬上,会略硬,可搭配镊子的尾部夹住拔针,会更加省力些。
挑缝完成图
此时,大致的中式立领已经制作完毕,留有领底的缝份未处理,可根据不同的上领需求而决定单面扣烫或者双面扣烫。
储之源,服装设计师,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曾跟随香港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靳青青老师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秦师傅学习中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并秉承着对中国本土制衣法则的研究与田野调查,做相对应的衍生性设计,致力于探寻传统服饰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存与发展。
这 【一技】你 学 会 了 么 ?
我 们 下 期 再 见 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