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lorrie黄鹃
10月28日女红传习馆迎来了“西方流行服饰 (二十世纪上半叶)”研习班,邀请了中国丝绸博物馆女红传习馆特邀顾问张西美女士担任主讲老师。此次研习班为期五天,结合制作体验、展厅实物观察及讲解,再以视频、面料、图书解说等,带领学员们多角度了解西方近代服饰的来龙去脉。
三
迪奥与查尔斯:1950年代
此次研习班正值国丝馆“迪奥的迪奥Dior by Dior (1947-1957)”展览举办,课程的其中一项重头戏就是迪奥的服装制作。与迪奥同时期的另一位伟大设计师查尔斯·詹姆斯 (Charles James),也是学习的对象。迪奥把他称为“我们这一辈最伟大的天才”。如果同样要使一条晚礼服裙拥有大裙摆,迪奥也许会使用大量的面料,而查尔斯则会利用大量的破缝和藏在裙摆底下的结构。课程中1950年代的学习就围绕这两位大师展开。
迪奥:1948年丝缎晚装袍
上图是我们试制的第一件迪奥作品,它的特色有两点:来自18世纪让-安东尼·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画作中法式拖尾裙装的后背,以及日本歌舞伎服装的灵感。
华托画作:行猎之约
乍看这款裙袍,会觉得怎么像一条被子随便在身上裹了一裹?然而通过老师的解读,我们发现整个内衬是一件完整的合身小上衣。有了这样的衬里,袍子无论看起来多么松垮,也不会轻易滑落。
分析袍子内部结构
光看是没有用的,动手做起来才知道。原来这件袍子远不像“一床披在身上的被子”那么简单,外层的大裁片和内层小上衣以奇妙的角度连接,再加上前胸的两个打褶,隆重的晚装气息呼之欲出。
完工之后的缎面裙袍,让每个人都为之惊艳!袍子的肩袖部分像一朵云一样柔软,后背的打褶直垂到地,华托的传承可见一斑。有的同学打褶打反了方向,却另有一种美感。
两种不同的后背处理
腰带系或不系,都各有一种50年代的奢华之气。
查尔斯·詹姆斯:1956年立领茧型大衣
完成了迪奥挑战,我们又马不停蹄开始追赶查尔斯的步伐。他的特别之处在于,把人体视为平面切割过的一个一个的部分,以建筑的视角加以分析。
查尔斯与模特,1948年
来源: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摄影师Cecil Beaton/ Condé Nast档案库
版权所有© Condé Nast
查尔斯经常被人提到的设计是这一件“四叶草礼服”,看到这条裙子,不难明白为什么迪奥会说他的“New Look”也是受了查尔斯的启发。
四叶草礼服,1953年
来源: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版权所有© Bettmann/CORBIS
查尔斯的著名作品还有这件醋酸纤维色丁缎绗缝羽绒服。在这以前,绗缝技法只用来缝被子。查尔斯通过巧妙地减少颈围和腋下的充绒量,令顾客穿着羽绒服也能活动自如。
来源:英国V&A博物馆
2014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行了纪念他的主题展览。
查尔斯设计的晚装裙,1948年
来源:Vogue/ 版权所有© Condé Nast
我们第二件用来学习的样板就是下图这件羊毛大衣,有趣的细节在于茧形(Ovoid)廓形。布料以肩部为支点悬垂而下,令衣身离开身体形成茧状。这样的风格,和上面迪奥的袍子一样,既有50年代特色,也能见到20年代东方美学的影子。
对查尔斯而言,车缝线即是建筑服装的脚手架。这件大衣前后幅是浑然一片,没有侧缝,袖子的裁片更是完全看不出来是什么的古怪形状。
神奇的是,只要找到方法把车缝顺序弄通,最终完成品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用硬挺的布料来做的话,线条干净利落,带点儿酷酷的劲儿。
立领茧型大衣完成品:
老师告诉我们,若是改换面料制作同款大衣,还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查尔斯自己就有这样的尝试:
查尔斯作品:提花丝茧型大衣,1958年
来源:芝加哥历史博物馆
学习完两款50年代经典之作,再到国丝馆展厅观看迪奥特展,许多细节在眼前一一浮现。
回头看整个20世纪上半叶,经典既来自于传承,又源于对传统的怀疑和挑战。无论是西方历史服饰、东方美学还是超现实主义,种种的因素累加,决定了今天我们穿着怎样的衣服。在服饰的历史上,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