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丨撑起帽子的能量
大家这两天进入工作坊第一件事,不是回顾昨天的工作进程,而是看Jorie老师又戴了什么别致的羊毛毡首饰。今天老师带了一条多彩的毛毡球项链,带有染过色的边缘,十分趣致,又听说隔壁染房在准备染色的装置,不由好生期待。但老师不动声色,先带领大家讨论昨天作业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勇气与远见
昨天我们开始做的这个贝雷帽,并不仅仅是一个帽子,它代表这一类无缝立体的碗状物体。有同学带了绍兴一带传统的乌毡帽来,样子和我们的贝雷帽制作到中途的样子十分相似。
昨天学习的意义不在于学习具体的制作,而是学会如何从设计前期的准备开始,进行整个过程,感受每一个步骤,并养成记录的习惯。
羊毛毡的设计草图可能只是一个粗略的计划,制作的过程则更像草图设计,不断地追随感性进行涂改,但又要有理性的计算和测量。作为一件手工艺作品,工艺本身的质量也是很重要的。
不少同学都表示,随着进程,很多效果都和想象有偏差。做这样的复杂作品,往往像是一场冒险,你要有勇气去挑战——你不喜欢的颜色,你不确定的效果,但又要有远见,能承担这些风险。
完美的作品是不存在的,完美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撑起帽子的能量
今天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完成帽子的制作。有的同学已经先到了结尾的阶段,兴高采烈地戴上了新帽子。
老师让大家把自己的半成品拿来,根据每位同学不同的情况,指导最后细节添加与修补问题的方法。加线、加毛、加片、针毡、湿毡、缝纫、染色……十八般武艺齐上,添补似乎可以永远进行下去,而难的是知道何时应该停止。老师和大家分享说,首先要对自己的作品有确定的概念,这是一件手工的毛毡作品,不应该用过分的装饰掩盖毛毡本身的能力。
接着老师又教了大家帽子边缘的处理和最后整形的方法,使得毛毡帽饱满挺立起来,然后让作者试戴自己的帽子。不同的戴法,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效果,每个人最后都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最佳方式。不过,真正重要的,永远是戴帽子的人本身,老师举例说她在日本见过很多人带着可怕的帽子,但气场十足,让那帽子也神气起来。
相信毛毡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气场,也许这才是撑起帽子的能量。
神赐予的脂
下午大家在争分夺秒进行贝雷帽大工程的间隙,还观看了老师演示洗羊毛的方法。羊真是浑身是宝,羊毛可以为我们所用,羊毛脂也是润肤佳品。老师一脸严肃地说,这本是天上的神为了保护羊们身上的毛不缠成一团毡化而赐予它们的。原来羊毛脂会防止毡化,所以我们在使用原毛做羊毛毡之前一定要清洗以去除毛脂。
不知不觉,又是傍晚。最后的一个多小时里,我们终于有了放下擀毡杖的机会,跟随老师的PPT欣赏了古今中外各种羊毛毡制品,既有各地区传统做法,也有艺术家们对毛毡的活用,视野一开,大家一下子有了许多新想法,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在明后天实现。
说到明天,我们好像还有染房没用呢,且待明天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