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丨720°的思维
一早的女红馆很热闹,大家提前知道今天的任务是学习制作一个贝雷帽,必然工程浩大,于是一刻不敢怠慢,抓紧在课前完成昨日的课后作业,擀毡杖一挥,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每一个意外都是灵感
老师先带着大家一起回顾昨天完成的几个实验,这将是我们今天制作帽子的参考。手动混色的效果、羊毛毡化之后形象与性质的改变,没有样本的话,都是很难凭空想象的。每一次实验,都含有多重目标,力争在短时间内增加大家的经验。老师说,昨日提到的制毡条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而这不仅是指制作的时间,也包括不断学习与实验,积累经验的隐形时间。
昨日的样本中,也有出现小小意外,但每一个意外,都是一个灵感。此处是意外或失误,但在彼处说不定就是神妙的效果,人类多少造物都是这样得来。
浪漫藏在帽尖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课是制作半毡化片,这是一种介于羊毛和羊毛毡之间状态的面料。既形成可以裁剪的面料,方便我们制作比较小的图形,又能够继续毡化,和别的羊毛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贝雷帽上图案的主要来源。老师又一次强调说,别浪费精力做太浪漫的设计!提速!油门加起来!我们只是做个实验!但接下来,她就给我们看了好多浪漫有趣的小东西们。
一开始大家看到这些精灵古怪的小东西,都完全猜不到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像是某种盆栽和海洋生物的结合体。很快谜底揭晓,这些可爱的家伙们居然是贝雷帽顶的尖尖。原来传统的法式贝雷帽是针织的,它的开头就在头顶,会留下一小段线,于是这个尖尖变成了贝雷帽的传统。而在我们设计手工制毡贝雷帽时,这也成了这个帽子表达个性的所在。每一个帽尖,都是一个小小的雕塑艺术品,有自己独特的工艺和质感。
魔鬼藏在细节里,浪漫藏在帽尖里。
720°的思维
终于我们正式开始了帽子的制作。大家争相试戴老师的帽子,想要确定适合自己的大小。制作毛毡帽子,是一个不仅耗费体力,而且耗费脑力的过程。看着老师的演示,发现不仅要将帽子作为360°的立体来想象,还要考虑到它的内外两面性,内外的色彩会在毡化中彼此融合影响,甚至制作的过程也要内外颠倒,翻翻覆覆一层层进行,这可需要720°的思维了。
好在毛毡是一种极其友好的塑型材料,即使设计制作中出了一些疏漏,也有大把方法补救,如果做着做着灵感迸发,时机合适还能加入新的元素,正如老师让大家给毛毡制作条件中加上的最后一条:激情。
昨天大家竹帘卷动,仿佛寿司师傅,今天则像做烙饼般翻个不停当然按照Jorie老师的说法,那是披萨。可惜这一盘好料的披萨工序复杂,耗时良久,远未完工,得等明天才能出炉呢。
那就明天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