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研习班学员Florrie黄鹃
8月5日,女红传习馆迎来了“欧洲历史服饰制作初探”研习班,邀请了资深舞台工作者, 香港舞台技术及设计人员协会专业会员姚蔚莉担任主讲老师。五天的研习班将通过制作体验和展厅实物观察,带领学员们了解西方服装的源流历史及文化,引导大家通过互动讨论、动手实践及课后反思,带回家一个珍贵体验 。
第1日
学习欧洲历史服饰的制作,其实是学习背后的文化。从西方可以反观东方,迥异的服饰构造就像各自的建筑,一个是先把人的身体廓形扎扎好,拗出理想的线条,再往上加一层层的服装,强调立体感,一个是甚至有点刻意模糊这样的形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今天学习的欧洲的Ruff轮状褶皱领围和Corset束身胸衣,就是突出个性之美达到某种极端时的上佳例证。
各式各样的Ruff,限制行动的同时也是阶层的象征
在历史背景的讲解中,我们遇到许多专有词汇,在中文中几乎没有对应。每一个词都是历史服饰的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与现代人服饰的演变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学习这些真是有趣极了!
来列举几个特别能代表17—19世纪欧洲服饰重要元素的词:
Underpinning:所有在穿外裳的时候打底衣物的统称。包括但不限于:打底长衬衫、开衩打底裤、紧身胸衣、胸衣保护罩衫、裙撑、衬裙……
两张图片展示的是英国The School of Historical Dress(历史服饰学院)做的活动:复原17世纪贵族女性的穿着。上述的打底配件,这位女士全用上了!甚至在戴领围之前,还要先戴一个领围底托!
Farthingale: 裙撑,尤其是一圈一圈圆环状由上往下逐渐增大的那一种。
Chemise:这个源自法语、意为“衬衫”的词,直到今天在法语里仍然是衬衫的意思。当时的衬衫可是很宽松的内衣,是第一件要穿的衣服,长可至脚踝。
Paniers:又一个法语词,本意是面包篮子,在服饰中指腰部下方两侧篮框一样的裙撑架。
Stomacher:穿在束身胸衣正前方的倒三角形饰片,往往装饰繁复华丽。一位淑女也许只有数量很少的Corset,却可以有很多件Stomacher,每次换衣服的时候只要换前胸的饰片,就能给人好像有很多件很贵的衣服一样的效果。
Under Drawers:打底中裤(开档)。没有氨纶没有弹力纤维的时代,自然也没有舒适的内裤,然而上厕所的问题是要解决的,相信无论东西方,在古代这都是人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
老师讲解欧洲服饰历史
这其中,又长又宽大的衬衫发展成了今天又短又修身的样子;内裤取代了开裆裤;舒适的内衣取代了限制行动的胸衣(当然很多场合还是有能用到胸衣的时候!);裙撑在婚纱礼服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在很多需要塑形的正式着装中也还能见到简化的版本;挂在宽大裙撑两旁的袋子发展成了口袋,而衬裙,从来就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同学试穿老师带来的裙撑
穿了裙撑以后廓形明显,然而就只能用大腿一侧坐着了。越是不舒服越是能把劳动和非劳动阶层区别开来,这样的服饰也影响了家具的设计。
中国在发展现代服装文化的过程中,强烈地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我们在一夜之间懵懂地把外壳换了新装,但骨子里仍然是东方的文化。知道一件事物的来源,以及它是如何经过了数百年才变成今天这样,就是课程的最大收获!
了解了历史背景,大家齐齐动手用白色欧根纱试做一个轮状褶皱领围,传说中的“伊丽莎白圈”。明天要把它完成,然后就要开始缝制一件1880年代晚期版型的束身胸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