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皮毛类纺织品文物研究与保护——以新疆小河墓地为对象(2012001)
2018-01-02

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皮毛类纺织品文物研究与保护——以新疆小河墓地为对象”为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该项目由浙江省文物局组织,中国丝绸博物馆承担,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参与。该研究以新疆小河墓地为对象开展毛皮类纺织品文物的研究与保护,主要包括研究与保护两大范畴——前者包括纤维种类及其成线工艺、染料种类及其染色工艺、组织结构及其织造工艺、皮革种类及其鞣制工艺等方面,后者包括毛皮类文物的清洗、加固和修复等方面。


  (1)考古资料整理
      全面整理小河墓地出土毛皮类纺织品文物,完成文物总目;逐一分析小河出土各种皮毛类纺织品文物的形制、纹样、工艺、组织结构等信息,形成鉴定报告。


  (2)毛皮类纺织品文物的研究
      通过形貌分析和FTIR,确定了纤维种类,并通过数理统计计算出毛纤维直径的分布,通过不同类型毛织物的毛型分布、直径分布和方差计算,了解不同毛纤维的加工和利用;

        采用液相色谱联用技术(HPLC-PDA-MS)鉴别古代纺织品上的染料,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推测当时的染色工艺,并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当时染色的复原;采用显微观察法、显微红外光谱法、氨基酸分析法等,结合现在毛皮的材质特征,对皮革材质进行分类和鉴别,同时在调查传统制革工艺的基础上,推测鞣革技术。


  (3)毛皮类纺织品文物的保护
        在毛皮类纺织品文物的研究基础上对其实施保护,针对污染毛织品研发清洗剂和清洗工艺,针对脆弱毛织品尝试氨基酸加固,针对破损毛织品进行修复,针对硬化皮革织品进行回软处理。

        从2013年7月立项以来,课题从色彩、形制、纹样、工艺等方面,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毛皮类纺织品文物的腰衣、毡帽、斗篷、皮靴作了调查统计;从截面和纵向形貌来看出土毛织物大多为绵羊毛制成,通过能谱分析对毛织物污染物分析认为氯化物是导致毛纤维劣化的主要因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认为织物上红色染料为西茜草染色;推断制作皮靴的材料有羊皮和牛皮。利用茶皂素与胰酶的清洗液对模拟毛织物进行清洗,洗后效果明显;利用氨基酸/EGD加固脆弱羊毛织物,强度大幅提高;利用改性卵磷脂、羊毛脂等制备出加脂回软剂。其间,成功举办了“丝路之毛:欧亚青铜至铁器早期毛织物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