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项目:
“东周纺织织造技术挖掘与展示——以出土纺织品为例”为指南针专项,由浙江省文物局组织,中国丝绸博物馆承担,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苏州丝绸博物馆、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荆州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参与。该研究以靖安东周大墓和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纺织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科学测试为手段进行纺织文物的深入研究、以实物复原为手段进行织造技术的深入研究、以陈列展示为手段对研究成果进行传播。项目荣获2009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研究成果汇编为《成是贝锦——东周纺织织造技术研究》,201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东周出土纺织纤维鉴别
利用外观形态特征或内在理化性质等方法,对122个样品进行纤维鉴别,对这一时期纺织纤维的利用情况、生丝的形成与加工、茎皮类植物纤维在中国的使用及其加工进行研究。
在纤维鉴别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桑蚕丝、苎麻、葛、棕榈叶、棕和竹等六种纺织纤维,其中前四种纤维多见于史料记载,棕榈叶和棕未见于文献记载。
(2)东周出土纺织品文物及纺织工具调查
东周出土的纺织品中包括绢、纱、绮、罗、锦及组带等各种品种,通过科学手段考察工艺参数和织造技术,并结合文献,对出土丝织品和编织物的组织结构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
以江西靖安东周墓和贵溪崖墓出土的纺织机具为主,对纺织工具进行测绘,测绘对象包括织机部件(绕线板、圆木棍或木棒或竹管、分经片、竹管张口器、木纬梭、打纬刀、卷布棍)、其他纺织工具(木梳、纺轮、刀具、整经齿耙、刮麻器等)。
(3)原始织机的研究与复原
以靖安大墓和贵溪崖墓中出土的纺织机具为主,结合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青铜纺织工具以及民族学中的原始织机资料,在测绘调研基础上,研究东周时期织机的机型和特点,并复原出与出土纺织品织造技术相适应的原始织机。
(4)东周纺织文物的复原研究
研究东周时期的束综提花机、多综多蹑提花机、多综式提花机和低花本提花机在织制平纹经锦过程中的适应性,复制三件织锦(对龙对凤纹锦、凤鸟凫几何纹锦、条形几何纹锦);东周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纱类织物和编织物,均可能是由较为简单的原始织机和纺织工具编织而成。复原一件纱织物(苎麻方孔纱),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编织物(狩猎纹锦绦、六边形纹绦)进行复原研究,以研究当时可能的织造和编织技术;在研究基础上制作编织模型,包括罗、绮、平纹经锦、纬线起花绦等。
(5)东周纺织织造技术综合研究
在全面收集整理东周时期文献史料和考古文物中的纺织织造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测试、鉴定、复原等研究结果,从东周纺织生产概述、东周纺织生产区域、东周纺织原料生产技术、东周纺织织造技术、东周精练与印染技术、东周时期织造品种、东周时期编织品种、东周时期织物图案风格、早期丝绸之路与丝绸交流等方面对东周纺织织造技术进行综合研究。
(6)《成是贝锦——孔孟时代纺织技艺展》网上展示
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临时展厅为空间制作完成了网上虚拟陈列,展览分为五个单元,分别为“兴盛蚕织”、“缫丝绩麻”、“腰机素织”、“综蹑提花”、“手工编织”。以东周时期部分出土纺织品文物和课题承担单位研制完成的织机、织物、组织模型等复制品为主要展品,重点展现课题的各项科研成果,并辅以图片版面、专题片、动漫、现场演示、史籍记载等各种展示形式,全方位重现春秋战国时期高超的纺织生产业和浪漫的艺术情怀。同时形成与展览配套的科普读物《东周纺织史话》、电视纪录片和网站,并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