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丝肽-氨基酸的脆弱丝织品接枝加固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2012~2013)
“基于丝肽-氨基酸的脆弱丝织品接枝加固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是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课题,该课题由浙江省文物局组织,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担,浙江理工大学参与。该研究旨在构建基于丝肽-氨基酸的脆弱丝织品接枝加固技术,具有文物友好、环境友好等优势,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其它高分子加固方法带来的材料老化影响文物安全问题、且可以在常温常压中性条件下简便实施,有利于未来的推广与应用,研究结果有望形成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专有文物保护技术,并对未来的丝绸文物保护修复产生积极的影响。
(1)接枝加固体系研究
研究丝肽、氨基酸作为脆弱丝织品接枝加固材料的适用对象与条件;对接枝单体氨基酸进行筛选,选择反应活性高的氨基酸作为接枝单体;研究丝肽、氨基酸、接枝助剂的结构、浓度等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评价加固效果,确定糟朽丝织品接枝加固的工艺。
(2)加固机理研究
加固机理研究主要从化学键是否生成、化学键的生成位点等两个方面开展。利用氨基酸分析、红外、固体核磁等方法探讨加固过程中丝织品中断裂的丝素多肽链被重新连接的成键方式及位点,研究加固机理,同时关注表面吸附效应对加固效果的作用。
(3)文物上的示范应用
选取一些脆弱丝绸文物进行丝肽-氨基酸的加固研究,并对加固后文物外观、手感、老化情况等,通过加速老化测试和正常环境下对加固前后的文物进行定期跟踪结合的方法,探明丝肽-氨基酸加固技术对丝绸文物的内在影响。
2.潮湿环境下考古现场有机质文物的应急保护研究(2012~2013)
“潮湿环境下考古现场有机质文物的应急保护研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课题,该课题由浙江省文物局组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参与。该研究开展潮湿环境下考古现场有机质文物的应急保护研究,旨在构建有机质文物应急保护技术体系,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同时根据潮湿环境下饱水有机质文物应急保护的需求,组合集成应急工具包。真正实现最大限度提取和保留考古信息,并使大量脆弱易损的有机质文物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妥善的保护,为后续实验室保护赢得机会和时间。
中国丝绸博物馆承担“潮湿环境下考古现场纺织品文物的应急保护研究”子课题。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针对特定的潮湿埋藏环境和脆弱易损的纺织品文物,进一步深入研究,构建潮湿环境下考古现场纺织品文物应急保护技术体系,组合集成应急包,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依靠便携式分析检测设备,对潮湿环境下考古现场出土纺织品的信息采集进行规范,尽量解决现场信息采集不完善的问题。
3.基于酶联免疫的丝织品微痕检测技术研究(2013~2014)
“基于酶联免疫的丝织品微痕检测技术研究”是文物保护领域创新联盟科研课题,该课题由浙江省文物局组织,中国丝绸博物馆承担,浙江大学参与。
该研究基于酶联免疫构建丝织品微痕检测技术体系,并在典型案例中验证该技术体系的有效性和敏感性。该技术体系的建立,将为中国早期墓葬遗址中丝织品残留物提供一种敏感特异快捷的辨识方法,提高考古现场有机质残留物的信息提取水平,拓展研究时空,为丝绸起源研究提供新的科学证据。
4.基于微型光纤光谱的丝织品易褪色染料光老化研究(2013~2014)
“基于微型光纤光谱的丝织品易褪色染料光老化研究”是文物保护领域创新联盟科研课题,该课题由浙江省文物局组织,中国丝绸博物馆承担,浙江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参与。
染料褪色是丝织品文物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易褪色染料的光老化研究是解决丝织品文物自出土到展览过程中颜色保护问题的关键。拟设计并搭建基于微型光纤光谱技术的加速光老化评估装置,对易褪色染料进行光照色牢度评估,实时监测各种光源环境以及有氧/无氧情况下的颜色变化和染料的反射光谱。此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对易褪色染料的光老化产物进行分子结构的分析,推测可能的光老化过程。通过该研究,将对古代丝织品的色彩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