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丝按】2020年6月19日起,2020丝绸之路周的配套特展之一的“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一批丝绸之路相关的著名学者为“众望同归”特展提供咨询并写作了相关文章。我们会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及相关平台陆续刊登,第八篇原由丝绸之路考察沙漠之路科学领队Ahmad Hasan Dani教授和徐苹芳教授以英文写成,发表于《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新世界出版社,1996,617-633页,潘安妮译。
在中国境内考察沙漠路线标志着学术运动在半个多世纪后重新开始。在早期,著名学者如奥雷尔·斯坦因爵士、伯希和、格伦韦德尔和勒科克,以个人名义进行了探险,并发现了许多早已被人忘却的历史及考古珍品。这些成果被广泛出版和宣传,并在探索者国家的博物馆内展出。通过这些研究,中国及其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变得为人所知。他们的研究,引领了人们对于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陆上交通线的探索。实际上,这相当于西方发现了东方。因此,部分西方的大学开启了新的东方研究项目。
思想的交流在二战期间被打断,而这一间隙又为学者们提供了深入研究已有材料的机会。然而,学者们从中发现了更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空白。与此同时,各国学者也纷纷从各自的国家中发掘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这些文物广泛地分布在国家藏品之中。他们的研究仅限于本国,且因为缺少交流,不为外界所知。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将这些研究成果串联,依旧是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只有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沿着丝绸之路的整个路线,获取有关国家的第一手资料,使其为更广泛的学术界所知,才有可能进行全面的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识到扩展人类知识的必要性,因此提出了丝绸之路综合研究的概念。这种知识的扩展不仅对西方或东方的独立学者是必要的,而且也需要一个能够聚集在一个相互讨论和合作的共同平台,从而促进彼此对不同研究领域的普遍了解。这引领了东西方学者之间对话的概念。这种对话必然会为理解人类文明创造不同的途径。为了发现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并告知世界上的普通知识分子,有必要由一个多学科性质的国际学者小组进行一次新的考察,与各国学者密切合作,通过一般媒体传播新闻和观点,以供更广泛的公众使用。这次在中国境内的沙漠路线考察是在当地中国学者的帮助下进行的一次实况调查,目的不仅是为了拓宽人类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了解,也是为了拓宽人们交流概念、思想、哲学、技术和科技的途径。科学和宗教存在于东西方之间的各个时代,在丝绸之路的整体研究中具有象征意义,它们如何通过历史进程延续到我们现今时代?以及它们又将如何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在未来继续延续下去?
图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1988-1997年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国际性考察,集结了多个学科的方法,目的是在东西方学者和机构之间展开对话并建立长期联系。不只限于陕西西安到新疆喀什这一地区以联系中部和西部的探索,而是根据当今世界的学术成果重新评估新发现的材料,并考察进一步在国际进行协作和合作,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调查那些仍然掩埋在位置之中的事物,保存这些材料与发现这些材料同样重要,在这方面需要提供迄今为止所有的技术援助,同时,这些研究有必要在适当的当地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进行。毕竟,文明是人类社会是对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反应产物。因此,探险也关注社会的性质以及社会如何凭其能力和理解利用对土地资源。人类学家和国际研究小组的经济学家正是为了发现人类生活过程的连续性,才提出了他们的问题希望能联系过去的历史传统与现在,以及探索这些传统在未来将如何形成。总的来说,这次考察达到了主要目标,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因为参加国际考察队的每个学者都有了一些可以补充其知识宝库的新发现,并用来为今后的接触和研究搭建一座了解的桥梁。
图2. 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沙漠路线考察启程纪念(资料由景峰提供)
考察队的成就大致可归为两类:
第一,实际旅行、对有关地区的景观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参观遗址、纪念碑和博物馆;通过在村庄、住宅、集市和文化活动中与人们会面,观察社会经济状况和历史传统;参加宗教活动和仪式,以及在农场、娱乐场所和其他公共场所与普通人举行仪式和交换意见。
第二,在敦煌和乌鲁木齐举行了两次国际研讨会,并在旅途中在不同地点举行了12次学术会议。两次研讨会的通知是事先发出的,因此组织的很顺利,有诸多学者出席,并就先前宣布的主题提交准备好的论文。而学术会议的性质完全不同,在需要时就会举行会议,评估旅行的经验,为下一段行程作计划,听取一位或多位专家关于一个问题性质的意见,更新关于探险活动一个或多个主题的信息,最后提出问题并开展讨论,以实现探险目的。
A(1) 行程
1. 旅程从参观位于西安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开始。
2. 下一站前往西安凤凰刺绣厂。
3. 然后参观了距离西安只有一个小时路程的兵马俑遗址。
4. 接着去尚未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是其中的一部分。
5. 然后前往临潼县博物馆。
6. 接下来前往汤泉宫的华清池,并参观了新发掘的遗址。
7. 随后参观了半坡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及其发掘的遗址。
8. 参观大雁塔,大雁塔与高僧玄奘息息相关。据传他的遗体埋葬在距离西安几公里远的寺庙,不过没时间去那里。
9. 参观在黔县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高宗(公元628-683年)和其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武则天墓位于梁山脚下。事实上,这里有18个尚未出土的唐代皇帝墓葬。目前发掘了3个陪葬墓,其中一个是高宗的孙女——永泰公主(公元684-701年)墓。从这座古墓和其他遗址中发掘到的材料被保存在博物馆里。
10. 参观了西安主要的清真寺,考察了不同的建筑特色和保存的碑文。在一面墙上有保存完好的木板,总共30块——每块木板上都刻着一段阿拉伯文的《古兰经》(Holy Quran),较低的部分是为中文版保留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11. 参观尚未发掘的汉武帝墓和西平20个将军墓。附近有一座茂陵博物馆,陈列着石雕像,其中一尊描绘了一匹马践踏敌人的情景。
12. 参观位于扶风县北部法门镇的唐代法门寺。寺院最初是由东汉皇帝建造的,我们在安全地下室中检查了唐代丰富的金、银、丝绸织物和萨珊玻璃器皿。
13. 参观邵辰(周田)村的博物馆,内藏有周聚落遗址的出土文物。在这个博物馆里有宝鸡博物馆由于当地的山体滑坡而被暂时转移的文物。
14. 参观清回县,了解在该县发现的三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参观当地一位汉朝将军的陵墓。
15. 参观距离天水约45公里以泥塑和绘画而闻名的麦积山佛教石窟。
16. 参观在兰州举办了丝绸之路21世纪庆典的甘肃省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以收藏大地湾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材料而闻名。
17. 参观兰州的清真寺和市场。黄河两岸有两座清真寺。兰州剧院则有丝路话剧演出。
18. 穿越河西走廊和体验祁连山以北、蒙古沙漠以南的狭长通道。
19. 参观武威市的明朝孔庙,目前是市博物馆,包括三部分:主庙、皇宫和孔府。馆内保存着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大炮。
20. 参观明代的泥砖防御墙——距离武威约108公里的长城的一部分。
21.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公元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
22. 参观新农村,与甘肃人民交流意见。
23. 参观嘉峪关博物馆及附近的清真寺;与当地穆斯林住民交谈。
24. 参观在嘉峪关的长城博物馆及由泥砖构成的嘉峪关。嘉峪关标志着长城的终端以及河西走廊的西端。
25. 观赏安西遗址及其周边大湖泊的壮景。
26. 参观位于敦煌的莫高窟以及西边的千佛洞。
27. 参观敦煌月牙泉,并骑骆驼行于沙中。
28. 参观敦煌博物馆。
29. 参观星星峡,星星峡是甘肃与新疆边境的狭长峡谷。
30. 参观距离哈密市区75公里外的五堡古墓。
31. 参观哈密副市长的私人宅邸;了解穆斯林的社交生活。
32. 参观哈密老穆斯林统治者的王室墓地及伊德加清真寺和从阿拉伯来到这里传教伊斯兰教的萨哈巴人哈兹拉·盖斯墓,并参观该市一座古老的贾米清真寺。
33. 参观哈密博物馆,博物馆里除了有穆斯林的碑文、文件和瓷器外,还收藏了一些当时的民间绘画,还有公元前1200-1000年从五堡和亚姆布拉两个墓地挖掘出来的尸体,这些尸体可能是印度雅利安人,尸体上的衣服、肉、指甲和头发都完好无损。
34. 参观市场,与当地人民交流。
35. 参观鄯善县,采样当地维吾尔人由充沛的天山水浇灌而成的食物、水果和农产品。
36. 参观曾为唐朝省级首都的高昌市,了解在城中的寺庙和其他遗迹。
37. 参观阿斯塔纳古墓群并了解其内部的壁画。
38. 参观吐鲁番市场。
39. 参观留存于吐鲁番的清真寺并与维族穆斯林会面。
40. 参观苏公塔及其附属的清真寺。
41. 参观火焰山和别兹克尔克山洞,并考察尚存的壁画。
42. 参观分成两块的交河遗址:北半部的佛教寺院和南部的住宅区。
43. 参观吐鲁番博物馆,内有包括一些新型的彩绘壶和两个典型的健陀罗服饰的小佛像。博物馆的上层陈列着新出土的木乃伊,所有的毛发、血肉和骨骼都保存完好。
44. 体验葡萄沟的聚会,坐在地毯上用典型的维吾尔风格食物。
45. 参观当地村庄和私人住宅与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家族成员交谈。
46. 绕行因天山山脉的巨大水压而正在下沉的焉耆古城,并参观博斯腾湖。
47. 参观七星石窟,欣赏壁画,随后参观距离焉耆古城不远的一处泉边佛教寺院。
48. 参观铁门关和孔雀河谷,孔雀河实际上发源于博斯腾湖,在蜿蜒流经丘陵地形后,与罗布泊湖会合。
49. 参观库尔勒博物馆,对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500年轮台出土的墓葬材料进行了考证,发现有两处或多处墓葬可能属于乌孙部落。
50. 在库尔勒体验蒙古生活,有蒙古首府的舞蹈和音乐表演。
51. 绕过轮台到达龟兹,参观文化事务局、考证洞窟壁画的复制品。
52. 参观苏巴什的佛教遗址,考察西方建筑群。
53. 参观在龟兹因最近收到政府拨款而得到修复的贾米清真寺。
54. 参观距龟兹约75公里的克孜勒洞穴,并考察壁画;参观克孜勒加哈洞穴。
55. 在阿克苏参观多兰植物园,参观百货商场并与阿克苏新区人民交流之中。
56. 在阿克苏观看维族婚礼。
57. 参观阿克苏近郊农田。
58. 参观距离阿克苏不远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骆驼骑行和烧烤晚餐。
59. 参观喀什的伊德加清真寺,与伊玛目交谈;参加由队伍中的穆斯林成员在清真寺进行的星期五祷告。
60. 参观卡西工坊和乐器制作厂。
61. 参观喀什幼儿园,考察孩子活动;在老城区的街道和屋宅中巡游。
62. 参观在阿图斯的第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佛教喀喇汗领袖萨图克布格拉汗(SatukBughra Khan)墓;体验柯尔克孜人的生活。
63. 参观距喀什约45公里的武古村的喀什玛木墓。
64. 参观墓葬群。
65. 参观喀什市场并与当地人民交流。
66. 参观距离喀什40公里左右的莫拉佛教遗址。
67. 参观当地村庄的维族农民自建房屋。
68. 参观Yusuf Has Haji墓,一位11世纪的伟大诗人。
69. 参观乌鲁木齐博物馆。
70. 参观哈萨克游牧部落,体验帐篷生活。
图3. 沙漠路线考察日程方案(资料由景峰提供)
图4. 考察途中(资料由景峰提供)
图5. 考察途中。左起三位:林梅村、安家瑤、徐苹芳(资料由安家瑤提供)
图6. 考察途中。左三:宿白先生(资料由安家瑤提供)
A(2) 景观和物理环境
这个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喜马拉雅山的三级隆起,青藏高原的崛起,青海省境内的连续斜坡,沿天山山脉向北,被新疆的祁连山、塔克拉玛干沙漠(沙质沙漠)和戈壁沙漠(砾质沙漠)所环绕。
2. 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带北起蒙古沙漠,南接高原,连接陕西省和新疆。
3. 旧观念认为陕西省位于西北(中国东部主要地区),新疆位于西部。事实上,由于河西走廊的重要性,西安或陕西省附近的地方成为了最古老的政治中心,保证了中国东西地区的统一。
4. 青藏高原是保护东部省份气候条件的屏障。
5. 天山雪顶为次山区和戈壁沙漠地区提供了水资源,使农业发展变为可能,进而引导了北方丝绸之路通过此处。南丝绸之路似乎也是如此,那条路的水由昆仑山供给的,但仍有许多有待研究需要在未来的探索中实践。
6.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文化是塔里木盆地及其许多支流的结果。罗布泊等湖泊的形成影响了楼兰、焉耆、安溪等城市的聚落格局。
7. 河西走廊的长城以及嘉峪关的重要性。
8. 敦煌石窟是沙漠旅行者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避风港,也是南北丝绸之路的交汇处。
9. 人类的频繁活动造成的荒漠化问题。
10. 泉水和洞穴的挖掘是抵御恶劣天气的手段和创作艺术的中心。
A(3) 遗址、纪念碑以及博物馆
所参观过的遗址纪念碑和博物馆都在一(1)中列出。具体细节可见以下:
1. 在上述记载的一些已出土的秦、汉、唐皇陵。到目前为止找到的材料都是从零星出土而非科学家的正式挖掘。因此,我们仍然知之甚少。距离西安较远的秦始皇陵是个例外。兵马俑作为其一部分已部分出土,完整皇陵的样貌仍不清晰。我们被告知西安古城正在挖掘中,没能有机会看到展露出的遗迹。我们只看到了吐鲁番现有的两座城市,高昌和交河的遗迹。他们展现了中心区是巨大的佛教寺院的城市新图景。城市中心的这些宗教机构与公共机构有什么关联是一个大问题。
2. 遗址和纪念碑的保护是一个技术合作问题。如兵马俑遗址和半坡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一些遗址,受到了大屋顶建筑的良好保护,但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帮助去保护这些人物的画作。
3. 麦积山石窟藏有非常重要的陶土人偶和壁画。虽然已经采取了将游客带到不同的壁龛观看塑像的措施,但覆盖网仍有待提高,亟待解决防潮、防褪色的技术问题。
4. 敦煌壁画和洞窟中的其他材料是人类宝贵遗产的一部分,中国技术人员在维护方面做得很好。然而,学者们仍已经意识到需要为其开展国际保护和研究运动。
5. 吐鲁番附近的柏孜克里克石窟丧失了许多重要的壁画。学者们认为有必要在遗址上建造一个“文化馆”,在里面保存并为游客播放录像,播放的视频录像可以涵盖所有保存在世界不同博物馆的Bizakrik壁画。
6. 喀什是新疆的传统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形保存最完好的建筑是AbbaKhoja的墓葬群,该墓葬有好好保存的价值。有关喀什的书应当会引起相当的兴趣。
7. 最近在几个地区进行的发掘中,找到了有关中国历史和文明、且也与周边地区有关的新发现。对这一新发现进行密切的学术合作研究是有可取性的。
8. 在不同的博物馆中,保存着一些新的佛教人物和新的印度文字铭文。有关他们的这些更深入的研究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在更宽泛的佛教艺术与宗教发展下进行。
A(4) 家、村庄与市场
在参观村庄、家园和集市时,可以明显看出传统的延续性。亚洲的村庄和集市仍然是生活的重心。不同地方的家庭的生活,描绘了传统的延续性。维吾尔人的生活方式由佛教式稍稍转变为穆斯林式。所有的文化功能,如歌、舞以及乐器的使用,都展示昭示着多样的旧时传统。保持传统风格的旧村与新村的规划有着鲜明的对比,中国农村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人类学家来说,这一研究领域还有许多有待研究之处。
A(5) 宗教功能、仪式和庆典
宗教功能在佛教寺庙、孔庙和清真寺中有所发现。这些都是传统的宗教典礼。他们都极为虔诚。中国学者的研究方法是去观察外来佛教传统和文化是如何完全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尽管穆斯林宗教功能是伊斯兰的传统,但仪式,尤其是婚礼,走的是典型的维吾尔族风格。如果在漫长历史中,社会和文化真的有发生变化,观察其如何发生将会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自治区的生活传统有着鲜明的不同,各个民族被允许保持自己的制度和结构,而它们又组成了伟大的中国社会的一部分。民族之间如何进行调整和融合则属于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问题。
A(6) 新农业农村、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进程
游览多个城市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城市生活的新风貌。可以看出新旧龟兹、新旧阿克苏、新旧喀什等城市的对比与不同,以及可以注意到新城市的新格局,譬如库尔勒和乌鲁木齐建起了公寓楼、工厂、教育机构和公共场所。我们参观了阿克苏附近的农业农场和森林开发项目,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正在如何努力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暴中拯救阿克苏市。然而,焉耆古城解决地下水位的涨落这一困境的方法我们却不得而知。虽然从人口增长和可利用资源的角度来看,社会经济的进步只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领域,但也有人意识到,中华文明在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不是孤立的。它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因而它也是世界历史体系的一部分。
A(7) 休闲公园和公共场所
这类公园在城市中更为明显,一般来说是人经常去的地方。另一方面,科考队敏锐的注意到了骑行骆驼穿越沙漠和哈萨克人的骑马行。在城市中,公园将代表传统主题的雕像立在园中是一种创新。为了延续旧传统,人们频繁地参观神社、墓葬和壁画,更重要的是去观察并模仿壁画中舞蹈姿势和主题,在剧院和公共场所的表演牵动着观众的心弦。最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是出现在城市之前的一排排白杨树和其他绿植。这种绿色植物的出现代表着一个明确的绿洲信号,是定居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单一村庄还是村庄群落,或者是一个城市,绿色植物是沙漠环境中最大的公园区,而泉眼则是生命之源。这种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土地,人们如何重塑生活条件则是有待人类地理学家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B(1)
在这段旅程中,共举行了12次讨论各种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意义的问题的学术会议。具体如下:
1. 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7月20日下午举行,学者们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并就各自研究的专门领域发言。当地的中国学者谈到了最近在陕西省的工作。
2. 第二次学术会议也于1990年7月20日晚餐后举行,徐苹芳教授邀请了10位当地学者参加,刘庆柱先生介绍了西安的历史和考古情况。
3. 第三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7月22日晚上举行,讨论了博物馆内藏品的拍照和研究程序。成员们提议由吉美博物馆的Jacques Gies先生挑选拍摄物件。
4. 第四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7月23日晚餐后举行,Jacques Gies先生在会上强调了法门博物馆中保存的礼拜材料的重要性。随后,西北大学李建超教授介绍了宝鸡及其地理和地质重要性。
5. 第五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7月26日下午5点举行,讨论了大地湾文化,特别是彩陶传统的相关材料。当地的中国学者如何国际合作进行材料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6. 第六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7月27日晚餐后举行,对话围绕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和外国学者在研究中面临的困难展开,中国学者坚持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限制研究遗址的立场。这是第一次允许外国学者由公路穿越河西走廊。
7. 第七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8月1日晚在兰州举行,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吴礽襄教授在会上讲述了甘肃丝绸之路的历史。甘肃省博物馆馆长张朋川先生补充了谈话内容,就敦煌研究方面的合作进行了讨论。
8. 第八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8月5日举行,Gundar Frank教授和Shamir Amin博士在会上发表了他们对世界经济秩序的看法。
9. 第九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8月6日举行,会上就GundarFrank教授和Shamir Amin博士的发言进行讨论。
10. 第十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8月11日举行,北京大学宿白教授就克孜勒和克孜勒迦哈洞穴壁画作了专题报告。
11. 第十一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8月15日召开,乌鲁木齐考古研究所王明哲教授汇报了新疆考古新发现。
12. 第二十次学术会议于1990年8月17日举行,土耳其的Togan教授和韩国的金博士就新疆的伊斯兰化和哈密穆斯林统治者的历史发表了看法。
B(2) 敦煌研讨会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青松教授主“敦煌石窟环境概论”
2. 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教授主讲“莫高窟的艺术”。
3. 敦煌研究院信息部资料中心主任史苇湘教授主讲敦煌的历史。
4. 哥本哈根大学讲师、研究员H. Sorensen博士主讲“唐朝与五代十国时期时的敦煌佛教观”
5. 吉美博物馆的JacquesGiess教授主讲 “预测命运,一例佛教的历史决定论”
6.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Christie Paula女士主讲“敦煌飞天的起源和发展”
在结束时,研讨会主席A. H. Dani教授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一些来自吉尔吉特地区、对敦煌艺术产生了影响的佛教石刻。所有的论文都具有专业性,试图阐明部分敦煌历史和艺术的方面。尽管敦煌研究院在保护和推广敦煌研究方面的工作可圈可点,但学者们仍然认为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保护敦煌的运动,并进行更加密切的国际合作以研究的更深入。
B(3)
乌鲁木齐举办的国际研讨会1990年8月19日-21日
研讨会共发表论文42篇。这些论文可归为以下七类:
1.地理,2. 路网,3. 与西亚和南亚的文化交流,4. 对东方的影响,5. 新疆考古学及历史,6. 艺术与建筑,7. 文字与语言。
有三篇论文性质特殊。美国教授R. B. Stamps主讲的“变革中的连续性:保持文化特性”中,展示了一张记录民族文化群体变量的图表。埃及的Shamir Amin博士试图将丝绸之路与经济上确定的世界体系联系起来。A. G. Frank博士则对这一联系进行了五千年的追溯,强调了“中亚的中心地位”,林志纯教授等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路径变迁的论文。从论文中可以明显看出,路线网要比通常想象的复杂得多。丝绸之路向东北、东、东南的延伸段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东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重要,尤其是新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宿白教授、T. O. Hollmann、N. Diyarbakirli和T. Higuchi 详细介绍了这些航线上的贸易情况。根据考古证据,他们列举了如进出口、技术流通以及艺术家和学者的移动等例子。有两篇关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环境、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论文,彻底考察了荒漠化问题。部分学者讨论了佛教、佛教艺术、景教和摩尼教的问题。NaserTakil Humayun博士就丝绸之路沿线的伊朗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关系发表了演讲。
总的来说,这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艺术和考古方面的认识。会议还强调了文化和贸易交流。成员们还认为,为了完成这一研究,应该组织一个南下丝绸之路之旅的项目。Ahmad H. Dani教授和徐苹芳教授为研讨会作了总结。
综上所述,沿途遗址和博物馆的考察、学术会议以及两次研讨会使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