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工作程序
1.目的
为确保文物清洗、修复和复制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文物保护工作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馆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复制工作。
3. 职责
技术部负责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和复制的管理。
4. 程序要求
4.1 文物清洗工作程序
4.1.1 确定清洗方案
通过肉眼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对污染物的种类和成因进行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纺织品文物的现状,大致确定清洗方案;
4.1.2 表面处理
用小型手持式真空吸尘器对纺织品文物进行表面清洁,以除去吸附于纤维之中的微粒。应该注意将真空度调节至文物可以耐受的安全范围。
4.1.3 清洗
包括单纯水洗和溶剂清洗两个方面。清洗过程中不能使用硬水,应该尽量使用蒸馏水、去离子水等软水。用于纺织品文物清洗的表面活性剂应该为非离子型中性。色牢度试验。只有确定水洗不会造成染料流淌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清洗;在室温下用水浸泡,水面以能够浸没纺织品为宜,对浸出液的pH值进行测定;配制适当的溶剂,浸泡纺织品文物,时间控制在1hr之内。如果需要,可重复浸泡多次;在浸泡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扰动。为了加强清洗效果,可以轻轻按压纺织品表面;漂洗四次或更多,直至浸出液的pH值接近中性。
4.1.4 干燥
将纺织品移至衬板上,用本色毛巾吸去多余的水分,理顺纤维,在通风状态下自然干燥。
4.2 文物修复工作程序
4.2.1 文物领取
填写一式三份的文物领取申请表,按照文物领取程序,办理审批手续,领取修复文物;
4.2.2 记录与分析检测
检查纺织品文物的破损状况,采用文字与图像方式记录破损位置及状况,重要文物需对文物本身材质进行取样检测;
4.2.3 制定修复方案
根据纺织品现状由修复人员制定修复方案,经有关领导鉴字同意后实施;
4.2.4选择修复材料
a)背衬材料
背衬材料要与原文物厚薄、组织结构、密度等相接近;
b)选择缝纫线
根据待修复文物的厚度、牢度、色泽等确定所需的丝线;
c)选择缝针
根据待修复文物的厚度、牢度等选择合适的缝针;
4.2.5背衬材料的预处理
a) 水洗
由于现代的织物基本上都经过染整助剂的处理,因此在用于文物修复时,需先将其在沸水中处理以除去此类助剂;
b) 染色
根据文物主体色彩,确定背衬材料的颜色,然后将所选的白坯背衬材料染色;
4.2.6 平整
采用磁铁平整法将加固织物及纺织品文物进行先还潮后平整处理;
4.2.7 缝合
根据已确定的修复方案,运用所选的背衬材料和缝纫针线,对文物进行规范的缝合修复;
4.2.8 文物归还
将修复好的文物办好手续入库。
4.3 丝织文物复制工作程序
4.3.1 丝织文物的检测
a)原料的检测与鉴定。
原料的检测主要是对原料的种类、纤度、捻度进行检测,采用的方法是首先用显微镜来观察文物丝纤维的形态,并用现有的丝纤维的样品进行对比,估计文物丝线的纤度,通过多次计算直到估算值与实际值数值接近为止。
b)门幅的检测
用尺测量文物不同部位的门幅,确定一个平均值。
c)经纬密度的检测
选择许多测试点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每一个点都采集经纬密度,确定一个平均值。
d)组织检测
用织物放大镜或显微镜观测文物组织交织点的表象并与现有织物组织表现规律进行对比,找出文物正确的组织结构。
e) 纹样的摹绘、纹样的长度与宽度以及花数的检测
确定一个循环纹样的长度和宽度,进行多点测量,确定一个平均值。纹样勾边状态的测量。
f) 原文物所用染料和颜色的确定
4.3.2 丝织文物的复制生产
a)原料与织前准备
丝的练染——络丝——并丝——捻丝——整经。
b)织造工具的确定与复制
织机的复原。织机的选用。装造工艺的确定。花本制作。织造工艺的确定。
c)印染方法的确定
染色与印花:古代的练染一般采用草木灰加猪胰汤精练、植物染料染色。印花一般分为料印花、夹缬、蜡缬、绞缬等印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