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丝路之夜丨国丝馆举办“河西之夜”
2019-07-15
“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主题展览于6月21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
7月13日晚,配套展览特别策划的“河西之夜”在时装馆银翰厅拉开帷幕。活动由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浙江省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指导,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协办,并得到了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新世界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歌剧舞剧院、杭州晓风书屋、琴谷古琴工作室、纳兰美育的支持。

跟随国丝馆讲解员的精彩导览,来宾们在时装馆临展厅参观了“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展览。展览中展示的河西走廊上武威雷台汉墓、悬泉置遗址、汪氏家族墓以及敦煌出土的各类文物让大家对那个交流合作、开放包容的“大时代”下,河西地区的文化碰撞有了直观的了解。

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李永平首先带来了讲座《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介绍了河西走廊的自然、历史及其重要遗迹与独具特色的文物。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因其地理位置在黄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4个行政管理区,史称河西四郡,以及阳关、玉门关2个军事要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门户和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在汉唐时期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和窗口。

河西地区作为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西北首府所在地。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副部长张元林带来了题为《凉州词与敦煌舞》的讲座,通过解读盛唐流行的曲调“凉州词”以及敦煌石窟壁画上的乐舞形象,揭示出凉州词与敦煌舞作为两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内含的河西文化的特质,及其展示的丝绸之路上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历史。
凉州词:开疆拓土的英雄气概;守疆思乡的家国情怀

敦煌舞:刚柔相济的审美意趣;开放包容的丝路胸怀
敦煌飞天作为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来自杭州歌剧舞剧院的舞蹈演员们伴着悠扬的曲调,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带到了现场。
除了闻名于世的多元艺术遗存,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河西人民的日常生活也是大家非常想了解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原馆长张德芳与大家分享了《汉代河西的饮食文化》,通过对比文献以及河西地区出土的秦、汉简牍及相关文物,从主食、肉类、蔬菜、水果、酒、调料等方面剖析了丝绸之路为河西居民带来的饮食文化的改变。丝绸之路的开通,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不仅在政治、经济、艺术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改变着沿线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通过浙江新世界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资深领队苗壮的讲座《遇见河西走廊》,来宾们从地理特点、历史溯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多方面深入感受了河西走廊壮阔的风貌与多元的魅力,也收获了不少河西旅行的小贴士。 
悬泉置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驿站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驿站的站长称为啬夫,啬夫弘则是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在啬夫弘的任期内,很多涉及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的国内外大事都和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活动最后,千秋月汉学社的社员们身着汉代服饰,为大家带来了情景剧“丝路驿站悬泉置的故事”,生动的演绎伴着古琴声声,带领大家穿越千年走进那段丝路岁月……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