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一问Vol.5|什么是绫罗绸缎?(上篇)
2022-12-21

作者:钟红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服饰的面料种类,纺织品分类非常繁杂,1965年,国家纺织工业部根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以及用途,把常见的丝织品分为绫、罗、绸、缎、锦、纱、罗、绢、绡、绉、绨、葛、呢、绒14大类,每大类之下又有很多变化小类。

“绫罗绸缎”是人们提及华美丝绸制品时常用的词汇。而各类丝绸都是以蚕丝为原料,通过纺织工具,以变换的交织规律,最终呈现不同的组织结构。正如红、黄、蓝三原色为色彩的基本单元,平纹、斜纹、缎纹是织物中三原组织,是最基本的组织,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就足以变化出眼花缭乱的纺织物。

平纹

斜纹

缎纹


01 绫


绫是以斜纹组织为特征的丝织品,可分为素绫和纹绫。素绫是单一的斜纹或斜纹变化织物,纹绫是斜纹地上的单层暗花织物。绫是生织物,即先由生丝织造再精炼染色,表面具有显著的斜纹线路,质地轻薄。与绫相关的品种还有绮、缎等。

绮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楚辞》中就有“纂组绮绣”之句。汉代《释名》说:“绮,欹也。其文欹邪,不顺经纬之纵横也。”这是指绮的组织结构为平纹地上以斜纹或其他变化组织显出花纹。在两汉时期,绮就与锦、绣并列指高级丝织品。

杯纹绮

(图片来源收藏家杂志)

到了魏唐时期,此类组织结构的织物还在流行,但是绮这个名称使用率却大大降低,开始被绫替代。成书于西晋的《西京杂记》中载,陈宝光家生产的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镊,六十日成一匹,匹直(值)万钱”,由此可见当时使用的绫机相当复杂,不仅织造费工,而且价格昂贵。唐代,是绫织物生产的鼎盛时期,品类十分丰富,出现了斜纹地上起花的组织结构。绫之美,被当时的诸多诗人广为赞扬,比如白居易就曾写《缭绫》诗来描述了当时最为精美的产于浙江越州地区的缭绫的生产和使用情况: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

诗句“地铺白烟花簇雪”中的“烟”和“雪”都是白色,正是缭绫刚织好时的色彩;“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则详细地指出了绫织物先织后染的工艺特点;最后是“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在阳光下从不同的角度看,图案根据光照角度时强时弱地呈现出来,暗花若隐若现十分漂亮。

唐代以后,绫依然十分盛行,宋代的多个墓葬中都出土了绫织物。但唐宋之后,绫的地位开始下降,尤其是明清时期,绫大多指的是用来装裱书画用的织物,而且这种绫的组织结构已转变为缎纹而不是斜纹。明清时期装裱书画多用浙江湖州的湖绫,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就有陈列一台湖州双林绫绢织机。此类绫,虽采用缎纹的组织结构,却不称缎,还是称为绫,推测可能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童子攀莲纹样复原图,北宋

双林绫绢织机


02 罗

纱与罗都属于有孔的织物,在当前汉服的用料中非常广泛。纱罗的组织结构不属于三原组织,而是绞经组织,即经线起绞、纬线平行。纱原意是指稀疏可以漏沙,所以一些稀疏、经线没有扭绞的平纹组织也可称为平纱。有学者把这种平纹纱称为“假纱”,把两根经线扭绞的组织称为“真正的纱”。罗的经线相互之间扭绞比较多,无法形成明显的方孔,即所谓“椒孔曰罗”,根据扭绞经线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三经绞罗、四经绞罗等。

褐色缠枝山茶花罗,南宋

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

罗这个名称最初指的不是丝绸织物,而是捕鸟的网。古代的辞典《尔雅·释器》中解释说: “鸟罟谓之罗",就是网的意思,所以罗的繁体字“羅"上半部分象征一张网,而下面部分的“维”则是通过相互绞绕形成这种锥形网的绳线组。后来这种起源于渔猎时代的捕鸟网结构被借用到丝绸生产中,人们把织物中相邻的经线相互扭绞后与纬线交织,扭绞的地方,经线就重叠在一起,不扭绞的地方就形成了较大且不规则的孔。因为当时没有机织工具,手作织物粗疏的和捕鸟网差不多,所以人们就把这种表面或局部有孔眼的织物称为“罗"。专家们曾称它为大孔罗,后称链式罗。这种织物出现较早, 1984年郑州考古所在河南省荥阳县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掘了一块浅绛色的罗织物,距今已有5600多年的历史。

这种类型的罗织物在历史上沿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汉唐时期达到最盛。

盛唐时,江南越州(今浙江绍兴)生产的越罗已成为著名的丝织品种,杜甫在《白丝行》一诗中开篇就说:“缲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晚唐时,越州出产的“十样花纹等罗”成为贡品,上贡朝廷,而刘禹锡《酬乐天衫酒见寄》诗中也说到:“舞衣偏尚越罗轻”,可见其深受欢迎。这种越罗到了宋代集中在今天的浙江金华一带生产,金华古称婺州,因而也被称为婺罗。

到了元代之后,链式罗的组织就不多了。这时的罗织物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组织,只用两根固定的相邻经线对应绞转,每织几梭平纹之后就绞转一次,这样就形成了一道道横向的孔路,所以被称为横罗。根据平纹纬数的不同,又有三梭罗、五梭罗、七梭罗等之分。明清时期最为著名的产于杭州的杭罗便是平纹梭数较大的横罗。

杭罗


下期我们将继续了解绸、缎、锦,一起期待吧!


参考文献:《中国丝绸艺术史》,赵丰,文物出版社,2005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