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一物Vol.54|力士人物模印砖
2022-08-29

作者:陆芳芳 


力士人物模印砖

年代:魏晋南北朝时期

尺寸:长16.5、宽17、高5.5厘米

来源:湟中区徐家寨出土

收藏地:青海省博物馆


2000年,西宁市湟中县徐家寨村村民在本村会龙山脚取土时挖开了一座画像砖墓,随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湟中县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可能早期被盗,墓顶大部分已被破坏,经清理之后发现,墓葬为带有甬道的单室砖室墓,墓室南北宽3.4米,东西长3.5米。

墓室四壁镶嵌有画像砖200多块。画像砖题材丰富多彩,从整个图案看,既有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又有人间的平凡生活。墓室墙面镶的画像砖排列得整齐有序,共有力士、兽面、胡人牵驼、人物故事、骏马房舍、莲花、对凤、仙人八个类型。从下至上共五层,一层为力士,二层为兽面,三层为胡人牵驼、人物故事、骏马房舍,四层为莲花、对凤,五层为仙人。墓室四壁底部则为平铺的长方形大砖,砖面奢出部分皆刻画覆莲瓣,四壁犹如砌筑在一个大的覆莲座上。此外,在墓门门楣、甬道的两边和地面上也铺着画像砖。

徐家寨画像砖墓墓室墙壁复原,湟中县博物馆 


画像砖的发展

画像砖作为一种建筑构件,主要作用于镶嵌装饰墓葬,就是这种丧葬文化的体现。从考古发掘来看,我国的画像砖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广泛用于不同等级的墓葬中。画像砖分布地区较广,山东、四川、河南、陕西、山西、江苏、河北、安徽、湖北、浙江、青海等地均有出土。

我们将古代用于模印或刻画有图形的砖称为画像砖。刻画图形形式的画像砖以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彩绘画像砖为代表。画像砖的绘制步骤是先在砖面刷含胶性物质的白垩土作底, 少数在涂白垩之前先涂一层带胶性的细黄土或直接画在砖面上,以土红起稿,以墨勾线,着以朱、赭石、浅赭、石黄、粉黄、灰、白等色,也有极少量画像砖单绘墨线而不着色。

河西地区彩绘画像砖制作步骤示意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展,2021年5月21日-8月21日

而徐家寨出土的画像砖则为模印而成。模印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形式,刻模压印,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先在一块模子上刻画出所需要图形,然后在半干的坯体上压印,使图形模印在坯体上,翻倒脱模。这种模印技术根据考古文献可追溯到很早的时期,至少在战国晚期已被应用到陶质材料上。真正将模印技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是汉代的画像砖。两汉时期的画像砖有严谨规范的工序,浅浮雕和线刻相结合,模印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画面干净凝练,已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模印工艺可就地取材、批量生产,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成本。画像砖的模印制作方法可能是后世木刻版刻印刷技术的起源。

画像砖一方面是墓室的建筑构件,另一方面又是一种艺术装饰。工匠们在塑造这些画像砖时,以现实社会作为蓝本,融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仙凡幽明之间”形象地映现了古人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方方方面。


何为力士

力士在我国古代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的是孔武有力的人,大力之男子。力士在先秦时期就非常受欢迎,常常用举重、摔跤等运动表现自己健美的身体和强壮的体魄。他们会到王侯宫廷进行表演,被赏识后还常常留在王廷,享受俸禄。《史记》有载,秦武王喜好举重,于是使名为任鄙、乌获、孟说的大力士们都升做大官。力士还被人利用来搞暗杀活动,例如张良“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进行刺杀暴君等正义行为,是勇武的象征。另一种含义是佛教护法神之一,与天王、金刚、药叉共同组成佛国的警卫系统,他们的使命是让各种恶鬼不得侵害佛教天国。

此次展出的一件画像砖中的形象为托梁力士。力士作双手举起托梁状。额头处上有一对小尖角,脸部现出用力的神态,双目紧锁、暴凸,鼻翼鼓张,呲嘴露牙,须毛怒发,表情生动。上身裸露,胸前的肌肉发达。穿紧身裤,显出深凹的脐眼。双腿作蹲踞状。

这类力士形象多见于5世纪或稍后的佛造像中,如北魏和平元年(460年)比丘法亮造金铜佛板底座的托举力士、延兴二年(472年)张伯□造释坐像北部下层中间力士、景明二年(501年)四面石佛坐像底部托举力士等。可见徐家寨画像砖墓力士造型是受到了佛教艺术的影响,有着辟邪、镇守、护魂的含义。

北魏和平元年(460年)比丘法亮造金铜佛板底座的托举力士

延兴二年(472年)张伯□造释坐像北部下层中间力士

景明二年(501年)四面石佛坐像底部托举力士


参考文献:

1. 记者杨展望、通讯员赵英,《湟中出土魏晋画像砖墓》,《青海日报》,2000年8月9日第002版。

2. 孙杰,《佛教初传“湟中”研究——以“湟中”画像砖墓出土佛教图像为例》,《佛学研究》,2019年第1期,第295-306页。

3. 北朝考古公众号,《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https://mp.weixin.qq.com/s/_hrLfTGumQt7Qz1pwZWwag 

4. 张娟妮,《从模印佛像窥探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3期,第70-73页。

5. 乔保同,《汉代画像砖的制作工艺及相关问题》,《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2006年,第486-489页。

6. 冯光,《敦煌莫高窟乐舞形象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18年。

7. 金申,《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文物出版社,1994年,第33、110页。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