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一物Vol.24丨清乾隆 “吉祥帽”
2020-10-05

此件“吉祥帽”出土于清东陵裕陵容妃园寝地宫,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藏,目前正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

“吉祥帽”面料为经面缎,形如覆箕,顶部平面呈圆形。前方正中缀嵌红宝石的银蝙蝠饰件一件,并垂有披幅;后方正中用相同面料缝缀蝴蝶结状饰物一件。包头后方正中下端开一小口,开口处两侧各缀系带一根,包头两侧耳际亦各缀系带一根,以便结系。此物收藏单位原账中记为“吉祥帽”,查其形制和功用,应属包头一类。其物主容妃和卓氏,为乾隆帝的回部后妃,即后世所谓“香妃”的原型。容妃于乾隆二十五年进宫,初封和贵人,二十七年册为容嫔,三十三年晋妃,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薨,后入葬纯惠皇贵妃园寝。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大学士和珅传旨“容妃遗下衣服首饰等物俱着分送内庭等位并赏公主、大格格及丹禅、本宫首领太监女子等”。容妃遗下头面、衣服、银两、缎疋等项除备用上服交四执库收存外,拟赏公主、大格格及本宫太监女子诸物均开列有清单,此外,容妃“穿戴”去的有杏黄妆缎大褥一床、绿锦缎大褥一床、大红妆缎大褥一床、大红妆缎被一床、绣杏黄缎绵蟒袍一件、缂丝八团有水褂一件、桃红缎绵衬衣一件。此次展览展出的所谓的“哈达”,应即妆缎大褥残片,至于原是杏黄还是大红,因其褪色严重,无从辨识。见于展览的所谓的“宋锦”,应即绿锦缎大褥残片。“穿戴”去的之外,又有“安放”金棺中的入殓诸物,计有绣八团有水一套有衬衣、绣八团一套有衬衣、碧霞王么朝珠一盘松石佛头塔、记念、坠角、背云,此外则为各式簪钗。不过清单中并未见有包头或其他帽子类的遗物。

清乾隆 “宋锦”,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藏。


清乾隆 “哈达”,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藏。

据上述清单,容妃是以满洲衣冠随葬。因其出自回部且受乾隆帝宠爱,生前又有回人衣冠。乾隆二十七年《穿戴档》正月初十日记云:

总管王成传旨总管马国用等:前者尔等奏与慎嫔、容嫔按嫔例各做朝冠二顶、无珠石镶边朝衣三分及裥褶朝衣一分,外边俱不必办理。现今慎嫔有额勒特朝衣冠穿戴,容嫔现有回子朝衣冠穿戴,因此朝冠、朝衣及裥褶朝衣,尔等俱不必办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容妃遗物折》记容妃遗物亦有“满洲朝衣四分、回子朝衣二分”。容妃的回人衣冠,是否有实物存留,目前较难确指。不过清宫旧藏的帝后御容多有存世,其中多幅关涉容妃,且容妃均作回人装束。在这些御容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容妃所戴的帽子,帽子高耸,前檐斜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清乾隆 佚名 《塞宴四事图》轴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穿着回子衣冠的一人即容妃。

清代的包头,推原其始,应是因袭明末以来的包头。明末世风,女子多戴包头,并有各种装饰,且曾引领一时的风尚。“包头,不问老幼皆用。万历十年内,暑天犹尚騌头箍。今皆易纱包头。春秋用熟湖罗,初尚阔,今又渐窄”。“冬用乌绫,每幅约阔二寸,长倍之”。“皆以全幅斜褶阔三寸或许,裹于额上即垂后,两杪向前作方结,未尝施裁剪也。高年妪媪,沿加锦帕,或白花青绫帕单裹缠头,即少年装矣。崇祯中,式始尚狭,遂截半爲之,即其半复分爲二幅,幅方尺许,斜褶寸余阔,一施于内,一加于外,外者稍狭一二分,而别装方结于外幅之正面。缠头之制一变”。明清易代之后,包头之制并未废弃,而是又有所发展。“今裁幅愈小,褶愈薄,体亦愈短,仅施面前两髩,皆虚以线暗于髩内而属后结之,但存其意而已。或用黑线结成花朵,于乌绫之上,裁剪如式,内施硬衬亦佳,至有上用红锦一线爲缘,而下垂于两眉之间者”。同时,又多了不少装饰,插戴有珠花、珠边口、金玉簪、珠结等,可谓繁复。明末宫廷的流行时尚本多受苏松等地的影响,清代宫中袭用包头也是情理中事。


明代妇人像,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藏。妇人所戴为包头。

清代包头实物,容妃园寝地宫出土之外,康熙帝景陵温僖贵妃园寝地宫也曾有出土。温僖贵妃包头形制完整、装饰完好,真实地再现了清初后妃的包头形态。温僖贵妃包头与容妃包头形态相近,包头前方还插有桦皮凤五枝,顶上插有金凤一枝,包头两侧并有系带。包头之内,尚存温僖贵妃的发辫,而容妃园寝地宫亦曾出有容妃发辫。温僖贵妃包头正是明末以来包头踵事增华的升级版本。

清初妇人包头的着戴,屡见于当时的各类画像。在这些容像上,有的包头上插满了金凤,就如温僖贵妃的包头一样;有的则不插金凤,装饰绝少,略显朴素,近于容妃的包头。清代后妃御容所见,包头最早见于康熙朝。温僖贵妃园寝地宫所出实物自是确实无疑的一例,而见于图像的尚有温僖贵妃之姐孝昭仁皇后御容上的一例。

清康熙 包头,景陵温僖贵妃园寝地宫出土,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藏。


清初 旗人贵妇坐像轴,美国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藏。妇人所戴包头近于温僖贵妃包头。


清初 传为胤礽福晋坐像轴,美国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藏。胤礽福晋所戴包头上装饰很少,稍显朴素,近于容妃包头。

清康熙 孝昭仁皇后常服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的包头后来又发展为钿子。钿子之制,“制同凤冠,以铁丝或藤为骨,以皁纱或线冒之”。“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支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根据钿子上装饰物的不同及其多少,又有凤钿、满钿、半钿等的区分,如凤钿则“前如凤冠,施七翟,周以珠旒,长及于眉。后如覆箕,上穹下广,垂及于肩,施五翟,各衔垂珠一排,每排三衡,每衡贯珠三串,杂以璜瑱之属,负垂于背,长尺有寸。左右博鬓,间以珠翠花叶,周以穿珠缨络,自额而后,迤逦联于后旒,补空处相度稀稠,以珠翠云朵杂花饰之”,装饰华丽。又,不同的钿子,穿戴之人也有所分别。“凤钿除新妇宜用,其他皆用满钿,孀妇及年长妇人则用半钿”。清末、民国时期,又流行一种挑杆,发展至此,繁丽程度已无以复加。


清光绪 铜镀金累丝点翠嵌珠石凤钿,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慈禧太后旧照,美国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藏。慈禧太后所戴即钿子。

清同治年间旗人新妇旧照,约翰·汤姆逊摄影,英国维尔康姆图书馆藏。新妇所戴即钿子。

清末民初旗人妇女旧照,旗妇所戴就是挑杆。


参考文献:

徐广源:《清皇陵地宫亲探记》,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于善浦:《乾隆皇帝的香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徐鑫:《香妃迷案——清宫档案与考古中的香妃》,东方出版社,2014年。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