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1616-1911)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五蝠捧寿纹漳绒(片)
长30.3厘米;宽29厘米
2020年的春节,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展疫情防控狙击战。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引起武汉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宿主很有可能是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分布遍于全世界。蝙蝠携带病毒,传播病毒,但它也是花粉和果实的传播者,而且每天会吃掉大量的昆虫,对控制农林害虫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小。
目前,人们恐惧蝙蝠,甚至谈蝙蝠色变。殊不知在300多年前的中国,从至高无上的皇帝,到文武百官以及平民百姓,人人都喜欢蝙蝠,把蝙蝠视作吉祥物,将其纹样做成服装穿在身上,将其图案制成工艺品、生活用品,时常可以看到它,使用之,原因是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字谐音。
清黑缎彩绣五蝠捧寿纹耳套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五蝠捧寿图(图片来源网络)
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五蝠捧寿纹漳绒,中间有一个“寿”字,两侧有两个“卍”字,四周由五个蝙蝠围成一圈,形成一个团花。《尚书•洪范》中记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意为有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三是健康安宁,四是遵行美德,五是高寿善终。“五福捧寿”则寓意“多福多寿”、“五福临门”。
漳绒,是中国传统织物种类之一,据说始于福建漳州一带,所以被称作“漳绒”,也可以称作“天鹅绒”。到清代,漳绒技术达到高峰,也一直作为漳州的贡品上供朝廷。漳绒以蚕丝作经线,用丝线或棉纱作纬线进行交织,再加以专门的桑蚕丝作绒经,在假织杆上织出绒圈。织好之后,织工另用雕花刀按设计好的纹样割断成绒毛,形成图案。这种以绒圈作地、绒毛起花的漳绒也被称雕花绒。这件漳绒就是先织造再雕花、形成五蝠捧寿图案的织品。
漳绒局部细节图
漳绒组织结构图
蝙蝠纹样的贡品不仅仅出现在绒织物上,还应用于缂丝、妆花缎、刺绣等纺织品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有一件旧藏的清乾隆黄色缂丝云蝠寿袷袍,应该是乾隆时期皇太后或皇后于寿诞庆贺之时穿用的吉服袍,它以黄色缂丝为地,通身织有约一百个团寿字和近100只红色的蝙蝠,间饰五彩流云,寓含“洪福齐天”、“长寿百岁”的吉祥意义。
清乾隆黄色缂丝云蝠寿袷袍(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
江南三织造是清代在江宁(今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处设立的专门织造宫廷御用和官用的各类纺织品的织造局。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机头上有“杭州织造臣盛桂”款的清鹅黄妆花缎龙袍袍料,在袍料中,蝙蝠与龙纹、云纹、暗八仙纹和团寿纹等吉祥纹样同时出现,这说明人们把蝙蝠一同看作为多寿、多福、多吉祥的生物。
清鹅黄妆花缎龙袍袍料(浙江省博物馆藏)
同样,在瓷器等多种器物上也有很多蝙蝠纹样的存在,它始终是清代吉祥图案的重要题材。蝙蝠与铜钱组合,寓意“福在眼前”;蝙蝠与马组合,称“马上得福”;与鹿、灵芝和寿字组合,为“万寿福禄”;蝙蝠与荷花、寿桃等,寓意“福寿和谐”、“幸福美满”。蝙蝠与石榴、仙桃组合,为“多福多子多寿”的三多纹。
清同治黄地粉彩五蝠捧寿字盖碗(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
清宣统青花双“喜”字桃蝠大碗(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
唐末五代诗人徐夤在《骄侈》中有一诗句:“蝙蝠亦能知日月,鸾凤哪肯啄腥臊。”蝙蝠是古代人类崇敬的动物,蝙蝠图案也是人们喜爱的纹样。我们期待蝙蝠带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能够早日远离人类,但希望蝙蝠作为一种传统纹样能够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所用,让“五福”洒满人间。
参考文献:
1. 黄能馥、陈娟娟著《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
2. 黄能馥主编《中国南京云锦》,南京,南京出版社,2003年。
3. 陈娟娟主编《中国织绣服饰论纹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4. 赵丰主编《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5. 严勇、房宏俊、殷安妮 主编《清宫服饰图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6. 严勇、房宏俊主编《天朝衣冠》,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
撰稿人:薛雁
特别致谢: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