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2017-04-09

2017年4月8日,由中国史学会、光明日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都学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6家单位共同主办,敦煌研究院、四川省历史学会、成都博物院、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5家单位联合承办了“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市锦江宾馆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佛教协会,以及美国、瑞典、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等国家相关研究机构的90余名中外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研究”。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共同参观了“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

开幕式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代表主办方致辞。

研讨会上,中国史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历史学家张海鹏等知名专家进行了主旨演讲。张海鹏教授在题为 “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历史根据”的演讲中指出,考古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丝织物的遗存,四川在渔猎时期,即传说中的“蚕丛”时期,就出现了采桑养蚕的习俗,养蚕缫丝的生产技艺,四川是发源地之一。

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台多综织机模型在这次会议引起众多关注,它表明四川蜀地在汉代已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式提花织机,与会的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馆员罗群就这个主题作了演讲,演讲指出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的丝织准备工艺在汉代已经存在,时间提早了一千七百多年。提花织机机械设计的完全符合现代的力学原理,四台织机两种结构,一种适合生产如“五星出东方”复杂花纹织锦,另一种织的花纹相对简单,但是效率很高,是当时世界织的最快的提花织机,从而说明当时丝织业非常发达。演讲中展示了中国丝绸博物馆复原成功的两台原大多综织机和国家文物局指南针项目“汉代蜀锦提花技术复原研究与展示——以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织机为例”研究成果。





本次大展的出土织机模型


各位国外来的专家学者发表了演讲,主题分别有丝绸之路的经贸交易,文化交流,文明冲突,宗教信仰,地缘政治等。

闭幕式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巍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大会根据与会专家的研讨结果,形成了《成都共识》。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