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全球博物馆馆长齐聚国博,为博物馆国际交流合作开辟更大空间
2019-04-15

本文转载自弘博网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及现场发言整理


4月11日下午,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来自五大洲24个国家的40余位国际一流博物馆馆长或代表以及国内50余位博物馆馆长或代表齐聚北京。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等出席开幕式。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主持开幕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贯彻响应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精神,落实关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继续加大与国外名馆特别是国家级博物馆的合作所组织的重要活动。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国家博物馆余冠辰摄

刘玉珠表示,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特别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文化遗产与博物馆领域的国际合作,对于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次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一定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启发国际博物馆界关于“博物馆功能和使命”的深度思考和新的实践,为博物馆国际交流合作开辟更大空间。

王春法在主旨发言中说,本次论坛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间的交流合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表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愿意与全球各国博物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携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强烈愿望。
王春法主旨发言

国家博物馆余冠辰摄

11日下午和12日全天,嘉宾和代表们分别就“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藏品与展览交流”、“智慧博物馆建设”、“展览的多样性呈现”三个分议题交流碰撞,分享卓见。


“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藏品与展览交流”

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钱谷真美首先简要介绍了本馆概况,包括建馆历史、馆舍建筑以及馆藏文物等。据了解,东京国立博物馆现有藏品大约12万件/套,国宝级文物89件,重要文物644件。其中,更是不乏与“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相关的藏品,如铜铎、铜镜、茶碗、佛像等,钱谷真美也在报告中进行展示。钱谷真美表示,东西文化如何为日本所吸收一直以来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漫长历史中其价值如何界定也在不断变更,他希望通过此次对这些藏品的展示,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多元文化在日本的融合与发展以及日本独特的审美观。
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发言
国家博物馆余冠辰摄

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姚义川在讨论中展开了以《博藏强科,互学互鉴,共同谱写“一带一路”新篇章》为题的发言。他强调,中国地质博物馆一直秉承馆藏立馆、科普兴馆、科研强馆的理念,为中国科学事业、地质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所贡献,并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未来,他表示中国地质博物馆将稳步推进新馆建设,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体现中外文明交融的展览,也期待之后各国各博物馆之间的密切交流。

中国博物馆协会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表示,如今,国际博物馆间的交流愈加频繁与深化,交流展览也越来越多,也使博物馆成为国际交流间的“民间大使”。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包括博物馆在内的文化遗产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更是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以及相互共赢。其中,越来越丰富的、作为中国文化“民间大使”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展览项目,可以视为中国博物馆国际化的缩影。除了在数量上的不断丰富,交流项目在广度上也实现了不断拓展,比如中国在保护国际濒危文化遗产行动中积极承担国际义务,为濒危文化遗产提供临时避难避险。安来顺表示,古老的历史、多彩的传统文化让中国与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感情走得更近、更容易接通,博物馆作为民间外交的组成部分,应成为增进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尊敬、理解的有效渠道,并得到不断加强。

缅甸国家博物馆
缅甸国家博物馆的Nang Lao Ngin首先介绍了缅甸在保存、传承文化遗产方面的文化政策,展示了缅甸在文物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与合作。同时,她还介绍了缅甸国家博物馆的使命,即成为公众了解学习缅甸文化以及文明进程的中心,从而更好地塑造未来。为了实现这一使命,缅甸国家博物馆展示了历史学、人类学及考古学等内容,并积极开展展览交流项目。对于未来,她介绍缅甸国家博物馆将继续积极展开国际交流,比如即将在捷克以及韩国釜山举办的缅甸文化展览。最后,她表示,如何让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是博物馆人应积极思考的问题,而这也将促进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丝绸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在讨论会上展开题为《丝绸之路的主题展览与博物馆国际合作》的发言。赵丰表示,丝绸之路一直是国际合作展览的重要主题,到目前为止,尚无完整的统计资料反映这一主题展览的数量,但从类型来看,一类是丝绸之路沿途本地的展览,或是根据馆藏进行组织的展览,通常会是基本陈列,二是借展的展览,三是专门大范围组织的丝绸之路主题展览。作为与丝绸之路有着极为紧密关系的专题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本馆的基本陈列里便安排了“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展。与此同时,自2015年开始,中国丝绸博物馆更是在每年举办专门策划的丝绸之路系列大展,如“丝路之绸“”锦绣世界““古道新知“”神机妙算“,以及今年准备的“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对于之后举办此类主题展览,赵丰从策划和组织展览的体会出发,认为这类国际合作的展览特别需要紧密的合作,一是对于藏品的研究和保护,二是对于展览的策展和设计,三是整个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希望通过加强交流,从而加强丝绸之路展览方面的合作。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发言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的裴基同则以博物馆角度阐述了朝鲜半岛和东方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丝绸之路是不同文化、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以共享繁荣的象征,而大量的出土文物、历史文件也证明了朝鲜半岛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一环与其他文明的文化交流与商贸往来。他表示,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正筹备开展多个丝路主题展览,以促进与国际博物馆间的交流,以更好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福建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吴志跃则分享了“丝路帆远”主题展览背后的“超级连接”。据吴志跃介绍,从2011年起,福建博物院并联合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沿海七个省的45家博物馆打造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联展,在经过学术研究、挑选展品等一系列的工作后,该展览最终于2013年首次展出,与展览同时呈现的还有一系列学术成果、文创产品。吴志跃表示,如今,该展览已经走过国内11个省24站以及国外20个国家22站,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与欢迎,并获得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殷皓在会上阐述了对于中国流动科普展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体验科学、启迪创新”为主题,中国科技馆开发了一系列小型流动科普展览,通过科普展品与科普影视,以巡展的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提供科普资源、科学教育服务,以体验科学的魅力,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列支敦士堡国家博物馆
列支敦士堡国家博物馆的雷诺·沃康摩尔分享了对于博物馆在开展合作方面的思考与建议。他认为,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对于当下的社会至关重要。如今,暴力、冲突已为我们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而博物馆作为文化交流的场所应发挥自身优势,去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而消除偏见。因此,各国的博物馆之间应加强彼此的合作,共同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强跃分享了与丝路沿线国家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合作。首先,强跃介绍了与丝路沿线国家的联合申遗,其中特别介绍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同时,强跃介绍了与丝路沿线的文化交流,包括展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讲座、考古发掘等一系列活动。而通过多年的交流合作,强跃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交流合作需要共同的愿望和目标,也需要联合的力量与效果,以实现对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贵州省博物馆
贵州省博物馆陈顺祥在研讨会上开展了《博物馆与多样性》的发言,以讨论在面对文化冲突、传统消退的当下,博物馆如何发挥中枢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着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间对话》报告中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固有的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与此同时,博物馆却不得不面对特色危机、藏品危机、体系危机等问题。对此,陈顺祥认为博物馆应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和加强博物馆与收藏及其多样性和社会作用的建议书》,以推动博物馆打破危机,发挥自身作用。在讨论中,陈顺祥也分享了贵州省博物馆对此的种种实践,探索博物馆如何从展览、活动、文创等方面与大千世界相连接,并号召博物馆行业应推动由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运动。
贵州省博物馆馆长陈顺祥发言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贾建威首先介绍了甘肃省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其中,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甘肃拥有众多璀璨瑰丽的历史与珍贵的文物,反映着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甘肃省博物馆也利用这一优势推出众多丝路主题展览,如“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 "朔方翔鹰——草原丝绸之路珍宝展"“车尘马迹——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等一系列精彩展览。最后,贾建威希望在未来能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推出更多精彩展览。

研讨会上,白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介绍本馆基本情况;法国跨文化交流协会主席介绍了该机构概况及该机构的丝路主题展览,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介绍了本馆中与中国相关的文物藏品;青海省博物馆则介绍了"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的展览背景及精彩展品;澳门博物馆馆长展示了澳门博物馆与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的文化交流。

“智慧博物馆建设“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杨源就智慧博物馆从何而来、智慧博物馆的以人为本、智慧博物馆的智慧构成方面,在会上就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展开了讨论,并介绍分析了智慧博物馆的经典案例,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进一步讨论智慧博物馆的应用。

立陶宛国家立大公宫殿博物馆
立陶宛国家立大公宫殿博物馆发言人在介绍本馆概况后,从馆舍建筑、互动观念、采用技术等方面,向与会代表展示了该馆的智慧博物馆建设以及服务。其中,发言人特别重视博物馆的智慧服务,并介绍了宫殿博物馆所开展的一系列措施,如举办3D灯光表演、采用VR技术展示以及面向公众的开放活动等。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程武彦在讨论中展开了题为《在路上的智慧博物馆》。他表示智慧博物馆的建设要经历四个阶段:信息化,实现无纸化办公;数字化,文物资源的数字化保存;智能化,为机器获得知识提供了技术支撑;智慧化,使博物馆与社会达到高度融合。其中,大多数博物馆的智慧建设仅仅处于“数字化”这一阶段。对于如何推动智慧博物馆的进一步建设,他认为需要做到实现标准规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推动博物馆感知能力建设、掌握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建设、促进展览展示能力提升、进行运行效果评估,从而实现以观众为核心,提高自身管理、服务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建设真正的智慧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发言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单威表示,建设智慧博物馆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大势,博物馆也成为新技术的试验场,众多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VR/AR技术等都在博物馆有所利用。2014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支持7家省级博物馆作为试点单位,自此开始中国智慧博物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而在探索中,中国博物馆也面对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如缺乏统一标准、传统博物馆发展理念和传统思维难以适应智慧博物馆快速发展需要、人才经费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等。对此,单威倡议在之后的智慧博物馆建设中,应加强统一标准的建立、人才的培养以及各馆之间的交流合作。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的马修·特利卡介绍了本馆在建设智慧博物馆方面的探索。他认为博物馆的智慧服务应体现在博物馆的方方面面,如建筑、展览、教育活动等,以促进观众与博物馆建立密切的关系。他认为智慧的博物馆应提供多种渠道让观众得以参与进来,如开拓展览形式、加强与社区合作等,从而建立博物馆与观众的双向对话,使博物馆与观众更为亲密。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广东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也各自分享了本馆在对智慧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则阐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博物馆建设的建议,以及博物馆如何通过智慧服务增强观众体验。

展览的多样性呈现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哈特维格·费舍尔在讨论会上分享了“虚拟朝圣:重塑印度阿马拉瓦蒂神庙“这一展览背后的策划与实践。阿马拉瓦蒂神庙是古印度最古老、最大且最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费舍尔介绍,观众可通过本展览探索该神庙的重要性,了解资助其建造的朝圣者。在展览中,建筑上所刻画的朝圣者的形象将由演员重新塑造并投影到墙上。观众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与这些朝圣者互动,并仔细探索大佛塔,并进一步了解古印度资助者的力量。
大英博物馆馆长费舍尔发言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格兰特·马丁分享了本馆在展览多样性方面的探索。由于新西兰多民族的文化背景,新西兰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也具有多样性,既展示新西兰土著居民毛利人的文化,也展示早期欧洲移民的生活情景,同时也展示新西兰的地质状况和珍禽异兽。其中,马丁特别分享了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对于“一战”主题展览的突破性策划,通过浸入式的体验与不同的叙事视角让观众对于战争有了新的理解。

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韩战明分享了本馆在展览多样性呈现上的探索,具体体现在其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以及临时展览中。韩战明介绍,首都博物馆的展览主要分为“解读灿烂中华”、“品鉴智慧背景”、“世界文明互鉴”三个系列,推出诸如“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读城”“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波兰佛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等展览。最后,韩战明表示,首博将不断提升展览的多样化呈现水平,讲好中国故事。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胡敏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本馆展览的多样性呈现。其中,部分展览以形式设计凸显文物本体的艺术之美,如“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展览;部分展览以主题创新提炼文物内在精神价值;部分展览则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一些展览以民国女性艺术叙事促进文化交流,如“潘玉良美术作品展”等。最后,胡敏表示,愿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以为观众带来更多丰富精彩的博物馆展览。

大唐西市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的王彬则从展览体系的多元化、展览构成的多渠道、展览手段的多元化方面,介绍了本馆在展览多样性呈现的实践与探索。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发言人分析了本馆现有展览体系的缺憾,并介绍了新馆的展览规划,以充分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全方位展示湖北文明发展历程、全面突出馆藏文物特点,完整体现最新学术研究。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段晓明以本馆新馆展览体系为例,浅谈百物展览多样性呈现。段晓明表示,新湘博四大陈列展览突出故事性,采用主题法,而三大专题陈列则根据展品性质,更多采用分类学方法,重点在于以艺术化的手法,展示博物馆的多样性特色收藏。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保加利亚国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拉脱维亚国家艺术博物馆里加美术馆、阿曼国家博物馆馆长、南非迪宗国家文化历史博物馆馆长、凯·布朗利博物馆馆长、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河北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也就自身对展览多样性呈现的探索进行发言。

达成《国博共识》签署三项协议

秉持平等协商、互利互信的原则,经充分征询参会各方修改意见并修改后,与会各方达成了《国博共识》成果文件。根据《国博共识》,参会各方在加强世界博物馆的高层对话,开展藏品征集、保护、研究领域合作,开展数字化领域的合作和加强展览领域合作等四个领域达成的重要共识,为未来开展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
两天的交流研讨不仅加深了参会的各博物馆之间的友谊,而且促成了多项实质性的合作意向。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阿曼国家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分别签署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阿曼国家博物馆关于出版<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阿曼国家博物馆卷>的协议》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备忘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论坛总结发言中说,本次论坛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更有温度。参会各方至少在增进人类相互理解方面承担的重要使命,进一步联合举办展览的必要性,推动科技应用的重要性,强化人员交流与培养的紧迫性和拓展合作空间的可能性等五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国博共识》和三项合作协议等成果性文件签署标志着本次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各国博物馆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合影
国家博物馆余冠辰摄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