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浙江日报10月25日,记者李娇俨
10月24日,由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匈牙利布达佩斯应用艺术博物馆和匈牙利农业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丝路绮粲:中国丝绸艺术展”开幕,这也是“2023丝绸之路周”的闭幕活动之一。
“2023丝绸之路周”活动于7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丝绸之路周”已经举办四届,正日臻完善。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古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在当代民心相通,让丝路文化再焕光彩,助力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在“2023丝绸之路周”上,我们找到诸多启示。
一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怀着友好交往的愿望,在阵阵驼铃中开辟了古丝绸之路,也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交流时代。如今,推陈出新的文化交流,奏响了新时代的丝路乐章,也推动着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活力。
自2020年首届“丝绸之路周”开办以来,3年内已得到20多个国家、200多家文化机构的响应和参与,成为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的重要平台。
尤其在今年7月,“2023丝绸之路周”以“丝路同行、互鉴共赢”为主题,邀请匈牙利作为主宾国,在杭州举办了多个主场活动。
其间,举办的展览在40天累计接待观众超24万人次。展览人气的火爆从另一组数据也可见一斑,据统计,展览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文创销售额环比展览开幕前增长6倍、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
一名观众告诉记者,“展览现场的实物细节满满,在这些匈牙利和敦煌的丝绸服饰中,总能看到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影子,太有意思了。”
“小而美”的文化印象,让民心在审美中互通互融。10月24日,匈牙利农业博物馆内,“丝路绮粲:中国丝绸艺术展”,这场由万里之外的杭州飞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展览,向匈牙利观众展示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诸多古代丝织物复制品和当代服饰艺术品。
参观展览的一名匈牙利观众表示,“这场展览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匈牙利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也彰显了丝绸之路对沿途地区文化传播的卓越贡献。”
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放眼人类文明的进程,古丝绸之路连接了众多的文明形态,以蓬勃的生命力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这一文化符号,在今天依然用交往、和平、繁荣和友谊,弥合着差异。
二
为何丝绸之路与丝路文化,能够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引发广泛共鸣?历史见证了一切。
自从张骞和班超打通西域的道路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欧洲和中亚的玉石、皮毛、珠宝、香料等,则输往东方。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文明史》的作者、历史文化学者武斌说:“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流之路,是文明对话之路。在几千年的丝绸之路上,有民族的大迁徙,物种的大交换,产品的大流通,技术的大转移,宗教的大传播,艺术的大交流,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丰富多彩的文化大戏。”
当下,世界对经济复苏的渴望、对和平的向往更为强烈,丝绸之路与丝路文化如一条纽带,将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聚合在一起。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现实的必然。
如何更好地传播丝路文化?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表示,“2023丝绸之路周”从国际交流、文化展示、学术研究等多个维度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中有不少经验与做法值得深入总结。
“丝路文化传播,要向IP化、品牌化发展。”季晓芬说。因此,在“2023丝绸之路周”收官活动上,“国丝环球展柜”项目正式启动。
据介绍,“国丝环球展柜”计划打造可以在世界各地博物馆、高校、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公共空间等巡回展示的标准化丝绸文化展览。同时,建立一套以“数字展示+代表性展品”为标准的展览形式,与传统外展对比,具有标准化、易布展、可流动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