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仰韶村遗址墓葬中发现丝绸残留物
2021-10-03

视频来源:新华社

9月29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渑池县召开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报告会。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分析,仰韶村遗址获重大考古发现。其中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墓葬人骨土样中,采用电化学免疫检测技术检测出丝绸残留物——丝素蛋白,说明墓葬中可能存在过丝绸实物。

检测出丝素蛋白的两个土样,分别来自墓葬人骨的下肢骨和盆骨

仰韶文化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分布地域最广的考古学文化。经过近百年的科学探索,原本单一命名的仰韶文化,已经成为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仰韶文化群,在我国史前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河南地处黄河中游,这里的仰韶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陶纺轮、骨针以及带有织物印痕的陶器等相关文物,是研究仰韶时代纺织技术与服饰材料最为丰厚的地区。

2015年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以“寻找中国丝绸起源”为主题的考古项目;2019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设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郑州工作站,目前在青台、汪沟、双槐树等仰韶时代遗址开展丝绸起源相关研究,取得可喜进展,发现了距今最早的丝绸;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对渑池丁村等6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专项科考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对该遗址采集的15个小口尖底瓶陶片样本进行分析测试,在陶片内侧发现了平纹织物印痕,同时发现手纹(指纹或掌纹),为仰韶时代纺织技术及制陶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证;此次在仰韶村遗址发现丝绸残留物,对推进仰韶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仰韶村遗址一共经历了四次发掘。1921年,经过批准,瑞典人安特生和中国学者一起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1951年6月,由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领队,在仰韶村进行了第二次发掘,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之一,此次发掘加深了对仰韶村遗址文化内涵的认识;1980年到1981年,由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与渑池县文化馆联合进行第三次发掘,基本弄清了仰韶村遗址的文化内涵;时隔40年,2020年8月,仰韶村遗址启动第四次考古发掘。第四次发掘实现了数字信息化、多学科、多技术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发掘考古工作的进步和高水平发展。全面丰富了对仰韶村遗址的了解和认识,当之无愧为首个考古学文化。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