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自1992年建成开放,2016年完成改扩建,破茧化蝶迎接G20杭州峰会,担当重要任务。近年来一直以研究型、国际化、全链式、时尚性为努力方向,在全国一级博物馆评估中排名第9,专题博物馆排名保持第1。2019年5月18日,中国的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消息传来,国丝馆荣获2018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
近年来,国丝馆的工作方向与成果收获,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坚持学术引领,率先提出并致力打造研究型博物馆:
在丝绸起源、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传统织染工艺复原、纺织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并服务于全国文博同行。特别是研究复原汉代提花织机,并用其成功复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其东周纺织织造技术研究和脆弱丝织品的丝蛋白加固技术研究两项成果分别荣获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二等奖。
科技保护实验室
纺织品文物修复工作室
复原“五星出东方”汉锦
2、提出“丝路之绸”概念,建设国际人文交流基地:
连续策划丝绸之路系列大展,从基本陈列“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开始,每年推出一个临展:2015年“丝路之绸”、2016年的“锦绣世界”、2017年的“古道新知”、2018年的“神机妙算”、直到今年马上要推出的“丝路岁月”,同时牵头联合国内外同行,创建了“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2015),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和“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2017),持续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和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交流”展(2015)中英文图录
“锦绣世界”图录
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科技成果展
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
丝茶瓷: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对话
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2015)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2017)
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2017)
3、跨越物质与非物质,全链式保护传承丝绸纺织文化遗产:
牵头申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项目,并于2009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组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倡导全链式保护传承丝绸文化遗产,包括对其进行全面的价值认知、实施保护修复项目、复原工艺和复制文物、整理提炼设计素材、一直做到文创设计和时尚融入。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成功入选UNESCO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009)
4、打造文旅融合IP,倡导美好生活方式:
自2016年起创建“女红传习馆”和“丝路之夜”等一系列社会教育品牌,最近又联合全国相关博物馆倡建了“手艺传习博物工坊”,并坚持在3-11月的周五周六经常性夜间开放,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服务。此外,还结合杭州旅游推出全球旗袍日(2017起)和国丝汉服节(2018起)等传统工艺和文化项目,以满足传统服饰爱好者的需求,打造文旅融合型的高等级景区。
“女红传习馆”挂牌
丝路之夜
2019国丝汉服节
2018全球旗袍日
今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本馆,也有一系列的展览和活动推出,来庆祝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经过几个月的比赛和评选,国丝馆宠大白鹅的1.0版本正式公布。女红传习馆的女红工坊也开放了缫丝、织造、迷你时装等多项手工活动体验,迎接观众的到来。“斑斓地图:欧亚300年纺织品染色史”和“天染:当代艺术和设计”两个最新展览已经布展完毕,首届天然染料双年展“天然染料:多彩的世界”将于5月20日正式开幕,届时,研讨会、工作坊、市集、公开论坛会在一周之内渐次推出。
馆宠“鹅夫四”一代形象
女红工坊
斑斓地图:欧亚300年纺织品染色史
天染:当代艺术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