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开幕,赵丰出席并作报告(2013-10-26)
2013-10-26

       10月26日上午9:10,“海上丝绸之路——亚洲的跨文化交流和文化遗产”研讨会在浙江蓝天清水湾国际大酒店隆重开幕。开幕式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总支部书记沈岳明主持,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致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4家主办单位的人员及国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并国内众多高校的师生参加了此次开幕式和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共分4个议程,分别为“古代丝绸的外销与丝绸文化的传播”“古代陶瓷外销的阶段性与传播路线”“中国茶叶的外销与茶文化的传播”“文明的碰撞:古丝路上的宗教、贸易与文化”。会议日程主要为3天,两天为会议研讨,一天为丝绸之路相关博物馆及古迹的参观。10月26日涉及的议程为“古代丝绸的外销与丝绸文化的传播”“古代陶瓷外销的阶段性与传播路线”。

       26日上午进行的“古代丝绸的外销与丝绸文化的传播”议程,其下又有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馆长所作的“中国出土西洋布的相关考察与研究”、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山川晓研究员所作的“宋元时期佛教交流中的丝绸传播”、意大利比萨大学教授Claudio Zanier所作的“16世纪末两位意大利商人的海上丝绸之路”、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Sandra Sardjono所作的“图案的溯源:8—15世纪爪哇的国际环境”和丹麦独立学者Birgitte S. Crawfurd所作的“海上丝绸之路:地中海与亚洲之间的早期跨文化交流”5个专题。

       于“中国出土西洋布的相关考察与研究”专题中,赵丰馆长旁征博引,详列了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关“西洋布”的事例,从《真腊风土记》到私人文集《龟巢集》,从元人书帖到明末小说,其中的相关记载无不搜罗。对“西洋布”之所以得名的“西洋”二字,赵丰馆长博引《南海志》《岛夷志略》《大明会典》诸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中又对与“西洋”相对的“东洋”,“大西洋”“小西洋”进行了界定。报告最后,赵丰馆长还对历年考古发掘所见的“西洋布”实物作了有益的探讨。

       山川晓的“宋元时期佛教交流中的丝绸传播”则主要对宋元时期日本保存的中国袈裟作了研究。她首先对这些袈裟带入日本的渠道、原因和人物进行了论述,并对宋元时期东亚的佛教生活作了陈述。其重点介绍的则为日本寺庙保存的中国宋元时期的袈裟,通过组织结构、纹样等与同期的中国丝织品作一对比,愈发显得这批保存于日本寺庙中的中国袈裟的珍贵。Claudio Zanier的“16世纪末两位意大利商人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以16世纪末两位意大利商人的报告为主,讲述了两位意大利商人在从事海上贸易过程中对中国丝绸在亚欧贸易中所占据的重要作用。Sandra Sardjono的“图案的溯源:8—15世纪爪哇的国际环境”探讨的主要是8—15世纪爪哇佛像等上所穿服饰的域外影响。因爪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爪哇佛像等上所见的图案有着深厚的印度和中国渊源。Birgitte S. Crawfurd的“海上丝绸之路:地中海与亚洲之间的早期跨文化交流”主要就考古领域所见的地中海和亚洲之间早期的文化交流作了一个概括的陈述。地中海地区与阿富汗、印度、中国等地,据考古发掘,早期已然存有相当的联系。5个专题以史料严谨、视角新颖、图片丰富,可谓是精彩纷呈。

       26日下午进行的是“古代陶瓷外销的阶段性与传播路线”,其下又有秦大树“9—10世纪陶瓷输出模式的博弈论分析”、弓场纪知的“中亚出土的中国陶瓷器”、郑建明的“浙江早期青瓷输出之路”、马金龙的“郑和与15世纪早期的蓝无里海岸”和李宝平“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日本茶道中所用的中国陶瓷储物罐”5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对各自关注的领域作了详要的介绍。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

日本国立京都博物馆学艺员山川晓

意大利比萨大学教授ClaudioZanier

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SandraSardjono

丹麦哥本哈根独立学者Birgitte Sams?e Crawfurd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