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锦绣中华——中国刺绣精品展”在中丝博开幕(2013-05-17)
2013-05-17

刺绣又名“针黹”、“针指”、“绣花”或“女红”、“女功”,是运用彩色丝、绒、棉线或金银线、头发丝,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料上穿针引线,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的手工艺术,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遍布全国各地、千家万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各个地区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创造出各类具有特色的刺绣艺术品。  

为了展示中国当代博大精深的刺绣技艺,5月17日上午10时,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温州博物馆联合承办的“锦绣中华——中国刺绣精品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大厅隆重开幕。开幕式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馆长助理蔡琴女士主持,温州博物馆王新宇馆长、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馆长为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现场还特邀杭绣传人作刺绣表演。  

“锦绣中华——中国刺绣精品展”集中展示中国当代刺绣艺术精品30余件,主要为温州博物馆馆藏刺绣精品、刺绣传承大师及各地方代表性作品和少数民族刺绣。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富有特色的当代地方刺绣”,不仅呈现了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四大名绣”,还展出了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精品。第二部分“生活气息浓郁的少数民族刺绣”,展出了苗、瑶、侗、壮、羌、彝、白、土家、藏、蒙、维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少数民族刺绣多装饰在服饰和生活用品上,图案讲究,色彩搭配协调、绣工细致精湛,不仅有实用性,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我国刺绣源远流长,早在四千年前就开始在服饰上绣花点缀。农耕社会的妇女通常擅长纺织刺绣,而儒家礼教“三从四德”的规范要求,更使古代妇女精于“妇功”,刺绣高手辈出,诸多古代刺绣精品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漫长的历史和广袤地域的交融发展中,民族文化的差异又使刺绣形成风格迥异的不同支系。每一支系都有自己的历史文脉,工艺手法各具特色。尤其至明清时期,地方绣种全面发展,顾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京绣、汴绣、鲁绣、瓯绣、苗绣、羌绣、侗绣、瑶绣和水族马尾绣等诸多名绣,群芳争妍,千姿百态,刺绣成为集观赏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瑰宝。如今,我国刺绣的艺术水准已大大超越以前任何历史时期,各绣种相互交流学习,传承借鉴,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从20世纪初始,刺绣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频频得奖,誉传四海。

本次展览时间为5月17日至9月1日。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