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并作典型发言
2022-07-25

2022年7月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在京表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赵丰研究员代表技术部进京领奖并作典型发言。

中国丝绸博物馆位于浙江杭州,是一座以丝绸为核心的纺织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建馆三十年以来,始终秉承“研究型、全链条、国际化”的办馆理念,技术部作为践行这一理念的核心和先锋,为国丝的“三十而立”注入了文物科技的强劲动力。

技术部是一个由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修复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主要承担应急保护、科学研究、保护修复、工艺复原等工作,文物科技作为主线贯穿其中。

在大家心中,博物馆也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研机构,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为何如此注重科研呢?这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响亮的名称——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因此,技术部不断提升自我站位,加强文物科技,发挥丝绸特色,讲好丝路故事。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

文物活起来的前提是要活下来,我们与考古学家并肩作战,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开展应急保护,墓室里、棺木旁,我们胆大心细,与古人零距离接触。2016年,我们从浙江黄岩南宋赵伯澐墓中,成功提取了近百件极具宋韵的丝绸服饰,堪称“宋服之冠”。

南宋赵伯澐墓出土服饰的修复与保护

历经岁月的文物如同急待救护的病人,于是我们在实验室研发符合文物保护原则的诊断、病理、药理和保健技术。现在,我们能够有效治理丝绸文物的糟朽病害,这种成就感如同人类攻克癌症。采用基于丝肽-氨基酸的脆弱丝织品接枝加固技术,我们成功唤醒沉睡千年的法门寺丝绸。

基于丝肽-氨基酸的脆弱丝织品接枝加固技术

寻找丝绸起源一直是我们心中的梦想,我们奔赴仰韶村、三星堆等遗址,在灰烬中,在泥土里,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丝绸。这种“所得超越所见”的惊喜,都来自我们自行研发的丝绸微痕检测技术。

在河南荥阳青台村史前遗址瓮棺中寻找丝绸遗存

我们一丝不苟,花了三年时间,成功复原成都老官山汉墓织机和新疆尼雅“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重现2000年前领先世界的“汉机织汉锦”技术体系。

复原成都老官山汉墓织机并成功织造“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哪里有纺织品,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我们在丝路沿线的新疆、西藏、甘肃、陕西、北高加索等地设立了七个工作站,开展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其中,科技援藏最令人难忘,我们先后十余次,携带重达数百公斤的仪器设备奔赴西藏,克服高原反应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在西藏同行的眼中,来自西子湖畔的我们,就像“格桑花”一样在雪域高原盛放。

建立北高加索工作站开展出土服饰的修复保护工作

在西藏博物馆开展普度明太祖长卷分析检测

所有的只争朝夕,都为了日新月异。我们的纺织品文物科技逐渐从跟跑、并跑到进入世界一流方阵,以昂扬姿态走上国际学术舞台,在全球视野下开展世界丝绸互动地图研究,这是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由中国发起并主导、多国参与并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也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

世界丝绸互动地图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开展前沿性、原创性和系统性研究;我们将实现从实验室到考古现场的双向奔赴,把论文书写在广阔大地上;我们将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布并引领重大学术命题,在国际语境下发出中国强音。

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牢记嘱托,乘时代之风,凝社会之志,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关注我们 ×